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极早熟红菜薹新品种五彩红薹1号的选育
作者: 吴朝林   丁茁荑   郑明福   徐忠   来源: 中国蔬菜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代杂种   红菜薹   极早熟   五彩红薹1号  
描述: 五彩红薹1号是由雄性不育系M-103A和自交系94-ST-24配制的一代杂种,极早熟,从播种到始收仅需45d(天)。菜薹茎粗1.7cm左右,紫红色,有蜡粉,单根菜薹质量40g左右。耐热、抗逆性强
当代“学院工笔”的特点与意义
作者: 韦红燕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层形式   艺术实践   发展价值观   工笔画   精神内涵   学院   深层思考   当代   美术发展   艺术形式  
描述: 的深层思考。在各类艺术形式、各种艺术思潮争奇斗艳的今天,工笔画在其整体发展与创新过程中似乎缺乏明确而深刻的文化方向,缺少在当今时代所应具有的鲜明的民族性,缺乏关注时代生活、时代精神、人类发展价值观的意识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风格摭谈
作者: 孙照金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突出特征   精神风貌   南阳汉画像石   审美趋向   汉代社会   艺术风格   画面布局   雕刻技法   形象刻画   艺术追求  
描述: 汉画像石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研究它的艺术风格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的精神风貌、艺术追求、审美趋向大有裨益。南阳汉画像石在艺术风格方面具有如下5种突出特征:(1)雕刻技法多样化。主要可分为平面阴线刻
隋唐雕塑艺术述略
作者: 朱金宇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技巧   述略   中国封建社会   艺术风格   隋唐   秦汉   时代精神   雕塑艺术  
描述: 隋唐雕塑在继承秦汉优秀雕塑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艺术,显示出极为纯熟的艺术技巧、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和雄健奔放的时代精神,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宏伟气派,历来为世人所瞩目和推崇。一、隋唐雕塑艺术
从束鹿赵望云到长安画派——赵振川谈赵望云
作者: 李鸿照   赵振川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大代表   赵望云   常务理事   现实生活   抗战期间   长安   军政委员会   五四新文化   画派   鹿  
描述: 中国画如何现代化?回答这个问题不容易,这个问题的实践更不容易。画家赵振川就长安画派创始人和奠基者赵望云,在实践层面上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做了较为深入的辩析。今天,“淡雅”离我们的艺术、生活,以及人
国际艺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   艺术展   当代中国   艺术家   史密斯  
描述: ,内容丰富多样,令人感到有些困惑,然而都还处于未完成状态。”这次展览上的122 件雕塑,有用金属丝焊接的结构,以及20 世纪30年代做的用于测定体积的物品——这个展览是为纪念大卫·史密斯诞辰 100周年举办,向观众充分展现了大卫·
灵岩寺宋代泥塑造像研究
作者: 刘春宏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泥塑   非物质遗产   雕塑语言   山东省   宋代   灵岩寺   罗汉   造像   制作工艺  
描述: 反映了宋代写实美术主义的审美特征,同时也展示了传统的泥塑制作工艺,是珍贵的非物质遗产。本文拟分雕塑语言、敷彩特征、制作工艺等三个方面,对灵岩寺宋代泥塑造像作具体的分析。
关于中国当代陶艺几个问题的思考
作者: 顾浩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学习经历   陶艺   艺术家   工作室   中美两国   陶瓷艺术教育   中国当代   艺术学院   州立大学  
描述: 2004年至2005年,笔者公派赴美国佐治亚州瓦尔多斯塔州立大学艺术学院陶艺与雕塑工作室留学。作为一个中国土生土长的艺术家,我平生第一次真实地感受了美国陶瓷艺术教育与创作的氛围。在美国的学习经历对我的触动是如此之深,以至于笔者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在比较中美两国的陶艺并由此反思中国陶艺的现状,由此产生的一些想法,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藏品两则等
作者: 王蔚华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鼻烟壶   猴子   流传   雍正   材质   清代瓷器   道教   口径   青花   八卦图  
描述: 青花八卦纹碗此碗口径9.7厘米,底径4.6厘米,高5厘米。撇口,深腹,玉璧形足,底为不挂釉的细砂底,碗外壁施豆青釉,碗内为白地青花八卦纹,碗心阴阳太极图,周饰顺时针方向放射线纹,再饰连绵状朵云纹。八卦纹是瓷器装饰中典型宗教纹样之一。《太平御览》载:“伏羲坐于方坛之
帽筒赏话
作者: 王光青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吉祥图案   清代   竹节形   民国时期   书法   寓意   道光   画面   青花   瓷器  
描述: 帽筒顾名思义是用于放置帽子的,它始于清嘉庆年间,道光以后开始流行,用途渐由实用转为陈设观赏品。由于器形易于展示画面,符合人们的审美隋趣,富有观赏性,因此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清代中、晚期至上世纪50年代,人们都将其放置在上房内的八仙桌或条案上,在居中摆放的插屏、座钟等旁边放置成对帽筒,十分显眼。
< 1 2 3 ... 175 176 177 ... 194 195 19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