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客家民间艺术的品类特征与传承发展
作者: 林爱芳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俗学家   传承   民间美术   民俗活动   民间艺术   民间文学   客家   30年代  
描述: 什么是民间艺术?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较早而确切地提出了“民间艺术”的概念和涵义,并指出民间艺术不仅是指民间美术,其中还包涵了民间文学、音乐、神话等。民族学家岑家梧先生在20世纪
好的还是坏的?——同一张画的自由
作者: 柳又枫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们”   组成   观众参与   艺术展   艺术作品   自由   当代   同一  
描述: 2005年10月,由赖圣予。杨晓钢组成的“他们”“艺术公司”参加了顾振清在798零空间策划的“各玩各的”当代艺术展,在整个展览中,上几件由行为、装置、雕塑、影像、声音及观众参与的当代艺术作品组成了一个交相辉映而又场面火热的现场空间。
集萃净角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   古代雕塑   皮影流派   文体活动   中国   造型   宗教雕塑  
描述: 中国皮影流派众多,角色多样。仅“净角”就有多种形式,同时,“净”的角色也更能体现出与古代宗教雕塑中的力士、迦叶造型的关系。无论是面部肌肉纹理.以及拧眉、瞪眼、龇牙、咧嘴、卷舌等,都可以从皮影的“净”角中看出一些古代雕塑的蛛丝马迹来。[第一段]
雄浑奔放的一代汉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陶   绘制成就   汉代   社会历史   汉朝   艺术表现  
描述: 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最长的一个朝代,自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到公元220年献帝亡,长达400余年。汉代尊儒,这种思想反映到当时的艺术领域,便出现了热情奔放、气势磅礴、不拘一格的风格,其作品
油画性和中国油画
作者: 郎绍君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艺术机构   油画家   画性   油画艺术   油画民族化   中国当代油画   文化部艺术司   中国美术馆   中国油画  
描述: "文革"结束至今30年来对推动中国油画发展具有价值的代表性作品249件,其中三分之二的作品来自国内各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家和艺术机构,三分之一作品由画家自藏。展览充分展现了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历史研究价值。
诗意渗透与西方油画审美形象的嬗变
作者: 张康夫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艺术   逻辑联系   外来艺术   文化特征   夏加尔   审美形象   审美价值   多元文化时代   反美学  
描述: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中国社会也进入到一个空前复杂的多元文化时代,前工业时代工业时代以及后工业时代的诸多文化特征及其价值实践,在一种缺少相互间逻辑联系的过程中,奇特地结合在一个社会的共时体系之中,在显
油画艺术的当代文化角色
作者: 万小平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感受   文化角色   油画艺术   信息传播手段   全球知识经济   蒙娜丽莎   人类审美   商业电影   当代油画   大众日常生活  
描述: 文化成果,挖掘人性的感官享乐和精神欲望的各个层面,以及由此形成的广泛的文化消费市场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文化产业的形成,是与现代的科技进步和信息传播手段,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大众日常生活的影响相辅相成的,它正在把
王天胜辑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工笔画   中国工笔画   环境色   西方绘画   透视关系   色彩   时代特色   代表性   冷暖色   双重身份  
描述: 王天胜是中国当代工笔画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以画家和组织者的双重身份参与了中国工笔画会的全部活动,中国工笔画有今日之繁荣,和王天胜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对唐宋以来的工笔画传统,王天胜甚为心仪,长期寝馈
浅析当代中国画的形式化趋向
作者: 崔朝阳   张昊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观念   西方绘画   形式感   精神向度   书写性   图式化   画家群体   龚贤   艺术语言   当代中国画  
描述: 当今中国艺坛,追求图式感的形式化趋向日益明显,从几次月展来看,无论工笔,抑或写意,均程度各异地表现出追求视觉冲击力,讲究材料制作的新趋向。一时间对于中国画而言,其创新成为材料、技法的创新和图式感的转向,而对于作品精神内涵的保留却显得捉襟见肘。画面讲究形式感原本无可厚非,从龚贤、虚谷等人的作品中也已初窥端倪,然其时仍是以"意"为体,以"形"为用。但观当下的许多作品五彩斑谰,装饰味道十足,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却越来越缺少精神向度,作品内容流于苍白贫乏,多只呈现一种生话场景或片段,何谈《文心雕龙》所言的"熔裁"?这突出地反映了画家群体的精神性失落,以至于画功的修炼也由以前注重画家
众家评说尤无曲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尤无曲   黄宾虹   李树勤   潘天寿   周积寅   法天   淡墨   绢本设色   当代美术   道法自然  
描述: 周积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先生不管山水、花鸟都进入一个非常高的境界,我觉得简直可以达到一个道的境界。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先生达到了一个道的境界,最高的境界,主要特点是自然。老先生有非常深厚的传统修养,既有传统又有他自己的面貌,墨色的运用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看了以后大为惊叹。淡、淡得淡而不淡的东西非常之好,淡墨用得这么好是很少见的。用浓的,浓的里面又有淡的,墨分五彩的运用,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老先生的艺术既不同于黄宾虹,也不同于潘天寿,不同于前面的一些老前辈,更不同于江苏的钱老、傅老、宋老的作品,一看就知道是他自己独特的面貌。他的画把中国的文
< 1 2 3 ... 174 175 176 ... 194 195 19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