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艺术长廊
作者: 燚林   来源: 秘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家汇   20世纪   上海美专   美术学院   漫画家   邓小平   比利时   现代雕塑   油画   德彪西  
描述: 张充仁 祖籍上海市七宝镇,1907年9月生于上海徐家汇。1921年开 始学习油画,1931年考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因成绩优异,曾获比皇亚尔 培奖金、比利时首都市政府金章及雕刻文凭,与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共同编 绘《蓝莲花》,轰动欧洲。1935年11月归国,在上海创办“充仁画室”,任三江
修行者的快乐
作者: 戴军团   来源: 民间文化旅游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明   白龙江   流行音乐   与时俱进   修行者   打羽毛球   交界地   喇嘛   安营扎寨   日常生活  
描述: 那是在美丽的朗木寺,一位年轻的喇嘛抱着一只猫,看着远方,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那一刻触动了我。 朗木寺地处川甘两省交界地带,是当地的宗教圣地,在川西北甘南一带颇负盛名。 我们到朗木寺的第二天,正值这里的喇嘛们欢度一年一次的“浪山节”。“浪山节”于藏历六月初九举行,一连三天。 朗木寺四周附近的藏民和寺院的喇嘛们早早就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在白龙江河畔五彩缤纷的草地上搭帐支锅,在山坡上安营扎寨。用不了两个小时,一座座形状各异、颜色不一的漂亮帐篷,已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据说,喇嘛出家是自愿的,一般是十几岁,出家后终
阿拉宁波
作者: 驿路牧歌   来源: 民间文化旅游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一阁   藏书楼   主教堂   王安石   现代化城市   鼓楼   宁波   现代化港口城市   三江口   天主教  
描述: “阿拉”在宁波人的口中就是“我们”的意思,现在的宁波人都为“阿拉宁波”而自豪。宁波是一个水的世界,有流水的城市才有灵气,水就是它流动着的灵魂。水水相接,桥桥相通,华美的三江月夜,玲珑的“天一阁”,聚集了江南水韵的清灵,也包含着北方山势的雄奇,伴着海风海水的浸润,独特的人文自然背景,锻造了宁波独特的气质与神韵。
悟(雕塑)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主与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偶像崇拜   无神论   人类发展   科学精神   《现代汉语词典》   老百姓   社会现象   大师  
描述: 悟(雕塑)
思想者(雕塑)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主与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偶像崇拜   无神论   人类发展   科学精神   《现代汉语词典》   老百姓   社会现象   大师  
描述: 思想者(雕塑)
五四纪念雕塑(摄影)
作者: 黄冠海   来源: 民主与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偶像崇拜   无神论   人类发展   科学精神   《现代汉语词典》   老百姓   社会现象   大师  
描述: 五四纪念雕塑(摄影)
我院美术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要点摘编—对当代再现性油画的思考
作者: 姚榕华   来源: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艺术学院   再现性   物象   毕业论文   当代   绘画形式   美术学   油画   研究生  
描述: 再现性是视觉艺术的基本品性,而再现性绘画则是最能充分反映视觉艺术基本品性的绘画形式。从原始艺术再现视觉真实的能力不足,经过古典艺术再现能力与客观物象的和谐,至现当代表达内在感情与思维对再现性绘画的推进,再现性绘画呈现出性质不同的绘画形式和艺术特色。
翁凯旋风景油画
作者: 翁凯旋   来源: 红岩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编辑   音乐特色   电影语言   时代背景   手风琴   导演   四维空间   桂林   影片   黑色幽默  
描述: 翁凯旋风景油画
他唱自己的歌:凯旋风景油画旁白
作者: 马一平   来源: 红岩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编辑   音乐特色   电影语言   时代背景   手风琴   导演   四维空间   桂林   影片   黑色幽默  
描述: 迈入新世纪的人们发现,今天,多元格局中异彩纷呈的艺术现象已像一张无限庞大的坐标图系,形形色色的艺术家在繁星般的布点上各据着一个位置。人们根据自己的好恶挑选着适合自己心态的艺术,而艺术家们亦正以自己的审美定位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当指点江山的
叶永青绘画作品选
作者: 叶永青   来源: 红岩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编辑   音乐特色   电影语言   时代背景   手风琴   导演   四维空间   桂林   影片   黑色幽默  
描述: 叶永青自述:几年来我所做的事,事实上都是记忆及关于记忆的虚构,我的中国和世界不过是我视野中的中国和世界,是成千上万种可能有的版本中的一种而已。我迫使自己尽可能真实地去想象它,然而想象的真实性本身却是既可贵又可疑的,我知道我的工作很可能就是那个从前我认同的印象,人与环境疑点重重的记忆,支持破碎的视界。也许,一个远离现实的艺术家,要想象能够描绘这
< 1 2 3 ... 15 16 17 ... 92 93 9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