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2272 条
-
追寻梦中的芳草地——内蒙古一机集团工人画家胡永斌及其工业油画述评
-
作者:
吴大刚
来源:
中国工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怀旧情绪
工业时代
述评
画家
草地
内蒙古一机集团
工人
油画
-
描述:
初次看到胡永斌的油画,尤其是反映老工业的油画,便令人眼前一亮——那印证旧工业时代坐标的锈迹斑驳的蒸汽机火车头、废弃的厂房以及前沿劳动者;那浓浓的怀旧情绪,将画作浸染得如此幽深且富于哲思,一定程度上诱导了大众的审美意趣。用他的话说,这便是着意追寻的梦中“芳草地”。
-
庞永辉:把体力活拉坯干成了手工艺
-
作者:
张建平
李艮春
孟捷
来源:
中国工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陶瓷工业
入室弟子
宋代五大名窑
定瓷
拉坯
定窑
如玉
瓷业
杂录
陈文增
-
描述:
定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对定瓷的描述也仅仅限于"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而对制作方法、生产工艺却没有留下任何记载。作为"定瓷之父"陈文增大师的首位入室弟子——庞永辉
-
浅水湾
-
作者:
王卫民
来源:
中国故事(虚构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学
现代文学
故事
-
描述:
初夏,水还有些凉。浅水湾是丹江河的回水区。清澈的河水在湾子里像一面镜子般平静。水中的一丝动静都会泛出涟漪,推向远方,也推向渡口,死宫辰的渡船就会微微动一下。开始死宫辰还是漫无目标地睃巡,当从桥上,尤其是桥头五彩纷呈的彩拱门,空中高高飘飞摇晃的氢气彩珠上瞵过时,心里一阵酸楚。他从父亲手上接过来的这个渡口从明天以后也就完全、彻底、无任何悬念地从浅水湾消失。什么“善行无迹,留一盏灯给别人”,要不是这桥,他愿把这盏灯留到死。真恨不得把桥给炸了。
-
绿手指
-
作者:
薛舒
来源:
中国故事(虚构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指
当代文学
讨价还价
中国
故事
-
描述:
一 田小秧到达雕塑公园时已经迟到,那个叫张立刚的“适配男方”也许等不及走了。走了也好,她想,走了她就可以和杨老师讨价还价,对方爽约,责任不在她,不该算进三次相亲额度。
-
消逝的警鸽
-
作者:
李动
来源:
中国故事(专栏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警察局
副部长
国民党
上海市
1949年
军代表
地下党组织
日本侵华
-
描述:
1949年5月27日,大上海在激烈的枪声中解放了。翌日,中共华东社会部副部长李士英、杨帆等十多名解放军代表,顺利地接管了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三天前,旧警察头子毛森,惊魂落魄地逃往台湾,留下了满地狼藉
-
瓷画明代朝觐官——大英博物馆藏天下朝觐官陛辞图纪年瓷板
-
作者:
丁鹏勃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陛辞
大英博物馆
瓷板
天下朝觐官
明代
述职
-
描述:
本文以大英博物馆藏一块明代青花瓷板为研究对象。认为其是官员定烧的景德镇民窑产品,镶嵌后作为案头插屏使用。画面上方的文字题记为一道敕谕,是嘉靖二十九年颁给赴北京述职的天下朝觐官中通过考核的官员的。嘉靖
-
五彩穿花龙纹蒜头瓶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晚期
石板材
小白礁一号沉船
瓷器
-
描述:
五彩穿花龙纹蒜头瓶
-
不挑食的基辅人
-
作者:
喻添旧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递
古徽州
墙
宏村
代表作
《卧虎藏龙》
-
描述:
推开Ostannya Barykada餐厅隐藏在墙壁浮雕中的神秘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以乌克兰“栗子花革命”(又称“橙色革命”,指2004—2005年因总统在大选中贪污、舞弊而导致的全国性抗议运动,以橙色作为标志色)为主题的装饰品,皮质餐垫和钢制刀叉渲染着斗争和抗议的气息。二楼有一截残破的旧城墙,被玻璃围幕定格在历史中。
-
在苍岩
-
作者:
宋红梅
来源:
散文百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散文
《在苍岩》
中国
-
描述:
我是把情放在苍岩了。这个秋天能夜宿苍岩,秋意款款,的确是件惬意的事。这夜,月光流淌床前,宛然一幅静默的画,柔情缠绵。是刚过寅时吧!山涧有鸡鸣声传到耳畔。窗外似乎为迎接绚烂朝阳在做各种准备。那静的山,静的树,还有那静的白云,都在等待着什么。我想不多时一定会是五彩缤纷的,岂能错过极致美景?出门见山,这是我多年的夙愿,今天我能出门看到青山,心情陡然轻松了许多。这时候是能觉出清风拭过脸颊的,还能看到透过山顶
-
长在瓜秧上的本事
-
作者:
张雪云
来源:
散文百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学
散文
现代文学
-
描述:
对于有些事,我一直感到很奇怪。比如,随便丢弃的一粒南瓜籽或是冬瓜籽,落在某个旯旮,只要有点乌黢麻黑的土,隔三岔五的雨水,隔不了多久,尖壳壳里就会钻出两瓣黄嫩嫩的芽来,软软的太阳一晒,嫩黄便成了浅绿,然后是,青绿、翠绿、深绿、墨绿。由浅入深的过程中,瓜秧牵了无数的须,玲珑曲卷,若是近处有枯枝或竹篱,必是葳葳蕤蕤地向上攀援,不再低三下四地匍匐。这种寂静生长的力量,既柔弱又强大,不需任何号令,也不需向谁招摇,自然而然的,日复一日,年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