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63 条
-
“唐英出品”成市场宠儿
-
作者:
惠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时期
市场
官窑瓷器
宫廷
审美品位
唐英
作品
艺术造诣
-
描述:
以陶人自称的唐英,为宫廷制瓷呕心沥血,每一件作品都融汇了他对瓷器的无限挚爱,折射出其过人的艺术造诣和清逸脱俗的审美品位。而“唐英出品”也代表了清代时期官窑瓷器的最高水平。因此,许多藏家都会有着浓浓的
-
与唐英的“对话”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时期
市场
官窑瓷器
宫廷
审美品位
唐英
作品
艺术造诣
-
描述:
与唐英的“对话”
-
多般“武艺”于一身
-
作者:
许果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时期
市场
官窑瓷器
宫廷
审美品位
唐英
作品
艺术造诣
-
描述:
唐英所富有的艺术才华,除了设计与创作瓷器以外,对文学、诗词、戏剧和书画方面均有造诣,只是为榷陶盛名所掩,不为人熟知。 与唐英一样出身、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的高斌为《陶人心语》所写序言中说道:“唐俊公先生自少与予同侍内廷,长予一岁,顾先生之书画,法皆臻绝妙,又能诗善属文,才情掞发,声望卓然。”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才多艺、兴趣爱好十分广泛的人。
-
八方婴戏 吉庆有余
-
作者:
雯文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圣王
中国历史
督陶官
瓷器艺术
乾隆帝
-
描述:
清代御瓷向来以康雍乾三朝为珍,其中乾隆帝尤将瓷器烧造作为体现其圣王理想途径之一,对陶瓷之重视远胜其父祖,在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督陶官唐英等人的努力下,瓷器艺术臻于巅峰。此件粉青釉浮雕“吉庆有余”青花
-
对中国现代陶艺“语言形式”的探讨
-
作者:
唐英
姜梦缘
来源:
中国陶艺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属性
陶艺作品
基本的
材质
陶艺家
表达方式
现代陶艺
中国
陶艺创作
语言形式
-
描述:
现代陶艺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的产生和演变,必然要遵循当今时代所融合的美学原则和美学思潮。当陶艺家要通过陶艺作品表达自己的精神理想和反映某种现象时,就已经开始思考通过陶瓷材质作为媒介来表达陶艺作品的语言
-
现代观念与传统技艺:记四川美术学院陶瓷专业2010届毕业作品
-
作者:
唐英
刘玉城
来源:
中国陶艺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专业
学生
毕业创作
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
创作主题
传统技艺
表现形式
陶瓷艺术
作品
-
描述:
虽然四川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2010届的学生毕业已有两月有余,但他们在毕业创作过程中对于当代艺术的探索以及对传统技艺的见解使我印象深刻。毕业创作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切入对当代陶瓷艺术
-
现代陶艺的“形态”关系
-
作者:
唐英
来源:
中国陶艺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家
现代陶艺
情感意识
抽象
装饰性
制陶工艺
艺术形态
作品
装饰手法
器皿
-
描述:
在现代陶艺的创作中,“形态”是陶艺家情感意识的传达物与载体。因此,如何传达陶艺家的情感意识在形态上的推敲与斟酌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树立陶艺家独特艺术风格的唯一见证。所以“形态”的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
喧嚣中的淡然超越——记唐英陶艺创作教学工作室
-
作者:
何毅华
来源:
中国陶艺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工作
陶艺作品
超越
形而下
现代陶艺
美术学院
陶瓷文化
陶瓷艺术
唐英
陶艺创作
-
描述:
在四川美术学院的所在地——重庆黄桷坪,正兴建着所谓的"艺术一条街":涂鸦墙的妄意潦乱,机械的肆意践踏,尘土的上下招摇,小摊小贩们的疲惫拥挤,一切都那么侵扰人们的视觉神经,
-
四川美术学院陶瓷工作室教改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作者:
唐英
来源:
装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拓宽知识面
教学改革
现代观念
传统技艺
社会适应性
陶瓷艺术
-
描述: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新的经济结构的产生,也必然导致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对于陶瓷艺术专业来说,社会的需要就应该培养出适应社会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陶瓷工作室在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上进行了探索性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整合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让我们的艺术能够与时俱进。
-
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
-
作者:
郎廷极著
来源:
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瓷器(考古)
瓷器(考古(学科:
地点:
年代:
鉴赏
中国
民国)
-
描述:
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