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生艺术 】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反观工笔 中国当代工笔画学术邀请展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在当今中外美术交流日益紧密和中国美术繁荣的多元发展态势下,中国当代工笔画有了博采众长和兼收并蓄的契机。纵观各类美术展览,当代工笔画呈现出风格多样化、语言创新化的繁荣态势,工致精细的描绘已然成为某种技术手段,繁复驳杂的作品折射出更多的是技法上的表现和创新。然而,工笔画创作在当代语境下产生多元样式的同时,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方晨子 一种能够直抒的美好
作者:
李旭辉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方晨子的作品来自其生存中最为简单的感动,而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助长其创作能在瞬时间转化为一颗五彩斑斓的通天树,时间的累积和冲蚀构成方晨子作品中痕迹的重叠和破损,在无限幻化的大干世界里,根源却是一种能够直抒的美好。 I ART:你早期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专业,我们知道“国画”是一个清末面对西风东渐一个自我防卫的民族性称谓。
蔡磊 平面上的空间构建
作者:
王薇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蔡磊在其近期个展“模棱”中展示了一种来自视觉及形式的不确定性。在平面上借助浮雕语言探讨空间的工作方式,不仅为作品带来了不同的观看维度,亦呈现了创作语言的多重并置。通过对视觉、材料、审美的有效调控,作品在简洁的外在表征之下,涵盖了对空间问题的多层面探讨,并揭示了未来对相关议题挖掘的更多可能。 在蔡磊具有写实性特征的作品中,抽象性更多地体现在其作品的观念传达上。
坚硬的雾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关于阿尔培多·贾柯梅蒂,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总是那些瘦长、枯干的人像雕塑,殊不知他的绘画作品同样是大师级的水准。也许可以这样解释,他的绘画作品被他的雕塑家身份遮蔽掉了应有的光芒。作为一名执着的艺术家,雕塑与绘画就像是他的左右双臂,是互相依附、不可或缺的天生一对,无论在他手里握着的是雕塑刀还是画笔,他所想要的都是一种令人迷幻的空间、一种寻求完美的态度以及一种真实,运用不同的材质只是不同的表述方式而已。
理查德·塞拉 钢铁巨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Richard Serra)的钢铁雕塑作品。展览从2014年10月11日持续至2015 年2月28日。 自然地,塞拉于艺术界的地位以及钢铁雕塑作品的重要性值得这样的礼遇。
投入还是抽身而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参与与否的问题(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2012年我与刘鼎、苏伟共同受邀策划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我们提出“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个世界”作为展览的题目,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本土艺术历史的叙事逻辑为讨论的主要内容。共同出现在该展览的邀请函、海报、广告和画册封面上的图是上海艺术家钱喂康创作于1995年的作品,“通风现场”。
姚清妹 行为表演的自治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魔金石空间2015 伊始推出长驻巴黎艺术家姚清妹在中国的首个个展“姚教授”。展览以姚清妹的行为表演为艺术实践基础,在呈现形式上却发展成为由影像、投影、雕塑、图像文本、行为、诗等多种媒介组合构建的“行为
陈花现 起于庙宇的鄙野线条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陈花现的美术启蒙是从福建庙宇中开始的,庙宇是福建人的美术馆,绘画、雕塑、书法、仪式、戏剧、音乐,都会被堆积排布在一个空间里。受此影响,陈花现的作品多以道释仙怪为创作题材。他认为“神话是人类想象力的寄存处,仙怪是人在人类想象湖泊里的倒影,画它们,实则更多的是人心的表达,宗教亦属人本。”此外他也会以青年艺术家的姿态去思考,用他的绘画语言去调侃、表达他的欢乐、忧愁、恐惧、愤怒。
彭薇 语境的剥离与重构
作者:
王薇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从彭薇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种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并置。其部分以装置为载体,并以笔墨为中心完成的作品,显现出一种文化背景及作品形式上的综合性特征。在画面内容上,艺术家往往将东西方古代经典图式直接加以挪用,并将它们从原初语境中剥离,继而置身于一个崭新语境之中,从而使作品生成某种特殊的情境与意味。 I ART:你的作品往往融合了包括绘画、装置、雕塑在内的多种元素,显示出形式上的综合性特征,这是源于怎样的思考? 彭薇:现在的展览和过去是不一样的,展览的空间在发生变化。
王礼军 找到圆心,然后尽可能把半径延展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艺术家的工作就是画一个圆,圆心就是自己,半径是自己的艺术语言。要画圆首先得先找到圆心,然后尽可能把半径延展,最后你所能成就的那个圆也就会越大。寻找圆心是一件颇有乐趣的事。”这是王礼军对自身工作的理解。从最初对具象写实的关注到对材料的挖掘,再到语言的锤炼,就是王礼军在寻找圆心,延展半径的过程。 I ART:本科和硕士都是在中央美院雕塑系二工作室学习的,具象写实的学习给你的创作带来哪些影响? 王礼军:学院的教育使我对造型会产生天然的敏感和偏好,也激发出较强的表达能力,但同时这也成为了一种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