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生艺术 】搜索到相关结果 67 条
申玲 自然生命的体悟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8月16日,“花鸟:申玲个展”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戴卓群策划,展出作品包括申玲的花鸟系列作品、人物创作、铅笔画作品以及手稿等内容,画法自由洒脱、颜色强烈浓重,画作率意随性的同时再度拥抱自然本质。 申玲作为当代油画较早成名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她擅长使用强烈的色彩,又对日常生活有近乎痴迷的执着。
尚一心 抽象作品中留下的偶然性结果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近日,尚一心在北京公社完成了他北京的首次个展,展览展出了他8件2013年的油画作品,虽从时间上来看是在2013年完成,但实际上对他来说则是过去四五年的一个积累和寻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尚一心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找寻到了自己关于艺术创作的“切入口”,而他所选择的这种方式,是一种偶然性的结果。展览的8件油画作品画面均为正方形,而且风格明显,画面抽象,整体运用了没有任何意义的方块形元素,画布上的拉伸、交叉、延伸,结合画布背景的黑、白、褐色,走动在画面前的观者会有一种眩晕的感觉,这种给予观者的印象,其实正是尚一心对其作品的一个理性表达。
回望的风景201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4月26日,展览“回望的风景2014 ”在太原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展出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包林教授与陆志坚、朱明弢、张学、杨静、卢微微等青年画家创作于山西境内的风景写生作品。多年来,该团队一直从事风景
安塞尔姆·基弗 瓦砾下的诗人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安塞尔姆·基弗于1945年生于德国——希特勒的“千年帝国”也于这一年彻底瓦解——是一名有着极高知识修养的艺术家、雕塑家。即便在盟军的炮火声中长大,基弗并没有同龄人的挫败感和逃避过去的胆怯心理,不选择礼貌性地禁声或刻意地遗忘。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愤怒。在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感召下,基弗毅然重拾“空白的”纳粹德国记忆,接受了他不得不接受的可怕遗产,创作了直面恐怖历史的摄影系列《占领》(Occupations, 1969)和油画系列《英雄象征》(Heroic Symbols, 1970)。
温凌 精准传达主观世界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温凌擅长以不断思考、不断推翻、不断探索的方式来进行创作,他的作品以身边使之印象深刻的人和事为主,通过绘画把这些可知和不可知的记忆做精准的记录,让观者在观看的过程中以眼睛的直观印象来瞬间解读作品中的小小密码。 “春分”展览展出了艺术家温凌和烟囱的作品,温凌区别于烟囱,他的作品在时间和类别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分,2009年之前是架上作品,2009年至2012年的创作为单线条叙事性漫画作品,而油画自画像从1995年持续至今,可以看出温凌是一个非常有计划性的创作者。
田禾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童真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人文关怀,自然,饱含感情,表现方式多样,都是田禾作品的特点。她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将对于生活的感悟倾注于雕塑作品之中。在创作的小世界里,有欢笑,有泪水,更多承载的是田禾对于世界万千的热情和感动,她把自己看到的人和物通过雕塑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这种独特的“话语方式”讲述着一个个独立的故事。田禾在大学期间的专业是油画,但是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她却选择了在女性看来是“体力活”的雕塑,从二维到三维的自由穿行,田禾将绘画习作中的观念转变为可行的雕塑语言,可见其极强的艺术功底和造型能力。
孙策 山水余影,精神重构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不同于当代水墨是以东方水墨为基探讨当代语境下的艺术创作,孙策的创作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以其多年学院传统油画训练为根基,再现根植于当代国人中传统视觉形象中的经典,深发出自己独有的艺术创作语言,体现着孙策对于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深入思考。 I ART:在刚刚结束的央美讲座《面临未来的艺术家》中,你提到东西方文化体系的差异对国内艺术家的影响问题,请问你所谈到的这个体系具体指的是什么?是文化体系还是市场体系或者两者皆有? 孙策:首先,我要说的是并没有一个泾渭分明的“东方”与“西方”,西方也在不断地寻找自身的它者,才有了今天的西方多元文化。
沈沁的水墨面孔:生命的叫啸
作者:
夏可君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当代水墨需要新生,水墨需要重新出生,水墨需要在现代性的处境中再次发生,以面对现代性的困难,而不是继承已有的程式化图式,也非沿用已有的笔法与笔墨功夫,而是要从个体的生命经验,从现代性处境中个体与世界的不和谐关系,从个体自身言说表达的困难出发。而对于一个女画家,比如沈沁,问题更为复杂,除了女性的身份维度,女性的自我性别意识与社会角色,比如成为母亲的过程,还有作为一个女艺术家绘画符号语言表达的性格难题,所有这些其实并没有多少传统可以参照,因为传统的女性绘画,在晚明以来,还是以闺房或工笔的装饰性,或者修心为主导,而并非个体情感与情绪的表达,也非个体生命姿态的确立。
“指印”、“青花瓷”与“马爹利”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指印”、“青花瓷”与“马爹利”》同样诞生于法国干邑,诞生于马爹利三百年酿酒大宅。这是我在法国干邑创作完成的另一件更具规模的大型空间装置作品,这件作品在马爹利酿酒大宅永久展示并收藏。《“指印”、“青花瓷”与“马爹利”》作品的构思是我在酿酒大宅现场思考并完成的。其实,这件作品与我原本计划的方案完全不同:原本的题目是“水墨在蔓延”。
孙振华 雕塑的创作实践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I ART: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孙振华:关于中国当代雕塑的起点有不同的说法,比较多的人认为应该从1978年、1979年算起,我个人在写作《中国当代雕塑》的时候,是从1979年“星星画展”开始算的。三十多年来,当代雕塑的发展演进的脉络总体上还是比较清晰的。最初在80年代有个形式革命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从过去比较单一的主题性创作、泥塑、写实的学院传统中走出来,探求个人的语言风格,探索雕塑的多种材料的运用,探索雕塑的形式美,借鉴和学习了西方现代主义雕塑的一些形式语言和反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