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交谊】搜索到相关结果 22 条
-
养花的日子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一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团组织
五十年代
交谊舞
集体舞
自娱性
欣赏性
舞蹈工作者
跳舞
青年人
娱乐活动
-
描述:
真爱;是要给予,才能获得。 水仙花的花语:敞开心扉,纯洁吉祥。 5月,是播种牵牛花的季节。把种子泡在温水中,20分钟后取出,埋入1寸深的土里。余下的事,只需三两天浇水一次;两三个星期
-
卢克素的艳阳下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一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团组织
五十年代
交谊舞
集体舞
自娱性
欣赏性
舞蹈工作者
跳舞
青年人
娱乐活动
-
描述:
撰文、摄影/杨沐春涓 在19世纪80年代,埃及游是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长途之旅。从遥远的故土,摆脱当地冬季的严寒,跋涉到一年四季总是春意融融的埃及南部,住进卢克索的一家宫殿般的旅馆中……至今,这里仍然到处洋溢着维多利亚时代的气息,人们除了拜访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神庙之外,也在感受和分享卢克索的各种嫣然气息中,乐不思蜀。 南部小城的散漫 除了开罗,在埃及,你最想要去哪儿?面对当地导游热诚询问的时候,我脱口而出:卢克索。 卢克索是平和的、宁静的、令人和顺闲散的。这里好像是撒开的一张白色的大网,白的头巾、白的袍子、白的房舍、白的帆船……还有穿城而过的清澈的尼罗河,永恒地唱着自己古老而纯净的歌。 傍晚,乘上古老而破旧的火车,我从开罗进入卢克索。火车,实在是国内没见过的早该淘汰的那种,而我竟然发现,这里的每节车厢还是令人留恋的。包房有独立的洗漱盆,小长桌子,拉开板子就是上下床铺,干净的卧具,且两次奉送飞机餐一般的饭食。躺下的那刻,我原以为会一夜半睁半闭地难以入眠,没想到,竟然一气酣睡到乘务员大伯叫早,敲我的门…… 一路向南,向着埃及内陆阳光炙烈的城市靠近。 终年温度偏高是卢克索较为突出的自然表征,其内里是典型的南方小城。它坐落在开罗以南670多公里处的尼罗河畔,地理位置正好处于古埃及帝国中王朝和新王朝的都城——底比斯的遗址上,是古埃及最辉煌时期的国都,其历史地位与我国的古都西安、土耳其的孔亚颇为相像。我是稍稍偏爱踏足一些底蕴深厚、古老神秘的地方的人,卢克索未曾谋面,其鼎鼎大名,早就刻在了心间。 出火车站大约100米,马哈塔大街(又叫“车站大街”)就冒出一个祭拜殿横亘眼前。旅游车拐了一个小弯,驶上了滨河大道。一辆豪华马车“嗒嗒嗒”地迎面而来,就像穿梭于老北京四合院中的三轮车。四轮马车是当地招揽游客的基础设施,几乎不过一刻钟,就会有另外一辆甚至几辆,从我的眼前招摇地驰过。 那些陆续撞进我视线里的阔大的柱子,上面布满了迷惑的象形文字,加上倒塌的城墙中高耸挺立的法老神像……轰开了我略显沉寂的心绪。 据悉“卢克索”一词来自阿拉伯语“宫殿”一词的复数,以这个词命名该地域,显然是由于这里遍地宫殿的缘故。当年阿拉伯人,占领北方的孟菲斯,一举攻进南部的都城底比斯,在信息闭塞的当时,面对众多宏伟的古埃及建筑杰作,无不瞠目结舌,相当震惊,于是,用“卢克索”命名了这个城市。实际上,这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独一无二的露天博物馆。 车子,并没有因为我的惊诧而停留,一刻不停地穿过街巷直奔尼罗河河畔的住宿地。正是温度恰好的早晨,居民区拉开了一天生活的序幕。包着白色头巾、穿着长袍的努比亚男人,带着小孩的女人,在街上缓缓地行走。不急不躁是当地人的习性,悠闲和满足轻松地挂在他们的脸上,我这奔忙不定的情绪,都要被他们软化了。 菜市场的礼遇 去拜访神庙之前,我执意要去街上遛遛,最好能逛逛当地的菜市场。领路人肯定是个努比亚人,我很快就发现,这里的人比起开罗人来,肤色明显地由浅变深。很明显,他没有弄懂我的意图,就让司机把我径直带到位于很远很远处的菜市场,那一路掠过的咖啡馆、面包房、小学校、店铺,甚至五彩缤纷的热闹集市都是一闪而过,让坐在车上的我不由地发出遗憾的轻叹。 菜市场是个有棚子的大摊儿,商品品种丰富,一应俱全。蔬菜全都色彩饱和地放着纯正的光,看一眼就仿佛闻到了里面蕴含的甜香。我刚站在入口,就成了被关注的对象。卢克索并不鲜见外国人,但我这一副纯正的东方面孔竟然家常似的走进当地人生活的内里,还是极为罕见的。 举着相机从狭窄的通道中穿行,竟然有种莫名的兴奋。这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好在场景是熟悉的。开始还有点怯怯地拍照,很快就有摊主主动要求给他一个Photo才释然了。芭蕉摊前,我蹲下身去问价格,摊主举起三个指头,然后又伸出另一只手的食指,意思是3个埃镑一斤,这个价位比国内还便宜。我再问柠檬、苹果、茄子、西红柿、小黄瓜的价格,都是如此,且质地不容怀疑,这里根本就没有化肥一说。 一支剥了皮的香蕉递到眼前,我赶紧摆手, “Sorry,I have no money. My wallet in the car.”中年人没理我的茬,随即作了一个不要钱的手势。呵呵,卢克索的老百姓真是朴实得可爱,我就这么愉悦坦然地和披着黑纱的大妈打招呼,和穿着卡其色校服的小学生合影,最后几乎被一个卖鱼的大男孩缠着拍照拔不出脚…… 赶回酒店时,我站在高处的露台,向远处眺望,期待很久的尼罗河风光尽收眼底。河水周而复始地流淌,由南向北地奔流。而两岸,绿色的田野漫地,椰枣树挺立,通往阿斯旺和开罗的乡村大道开满艳丽的鲜花,不时有毛驴车颠颠地跑过……这种味道,是家酿的葡萄酒,美得专我恍惚,完全是一幅幅大自然赏心悦目的诗情画意。 逡巡于宫殿之城 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已经在电影《木乃伊2》中见过神庙的影像。对,那部惊悚的动作特效片的全部剧情的发生地就是在古文明的答源地——埃及。片中进入场景的神庙就是卢克索的卡尔纳克。我没有小男孩亚历克斯那般喜欢冒险,无意中戴上了一支要命的金手镯,导致一场惊心动魄的神鬼恶斗在伦敦上演。我喜欢静静地走近这些矗立的庞然大物,听那些古老的石头在耳畔悄悄地说话,无声却有形地讲述古埃及发生的各种逸事…… 神庙是阿蒙神在奥贝多祭典时在尼罗河畔的行宫,门墙和柱廊上有各种图案装饰。千年岁月的流逝,大多数宏伟的建筑已经破败淹没,当年被视为太阳升起的东方——尼罗河东岸“活人城”的宫殿群,如今只剩下卡尔纳克和卢克索两座神庙。河西——太阳归宿之处的“死人城”,祭祀亡灵的神庙所剩无几,大多数的陵墓被偷盗一空。然而,劫后余生的许多古迹,仍使卢克索以“埃及历史博物馆”的美誉而名扬天下。 下午,温度略微下降的时候,我站在了立着两座神像和一个方尖碑的卢克索神庙的塔式门楼前。需仰视才见得到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像分置于入口处两侧。走进神庙不由得就会慢下脚步,庭院、大厅和侧厅,一个多小时也就转完了,我却一处不拉地东瞧西看占用了更多时间。什么叫津津有味、陶醉不已,算是又一次领教了。 各种形貌的游民来来往往,如彩色的鱼儿穿梭于柱廊之中,即使个头高大的欧洲人也相形见绌。大量而精美的浮雕撞进眼帘,数不清的符号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柱子和左一面右一面墙,法老时代的神祗活动、生活场景、农耕狩猎以及战事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 傍晚,从尼罗河上看卢克索神殿,如同浮动在棕榈树顶的一艘大船,高高耸立的方尖碑恰如船前撑旗的桅杆,这艘“圣船”载满了千年的历史与沧桑,让我久久回味。这座城市散发着艺术及实用主义的气息,无论何时,这里都弥漫着一股欢快的气氛。就连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夫人布吕尼都将卢克索作为其公开度假的第一站,可见卢克索的无穷魅力。导游穆罕森曾提醒我说: “不到卢克索,就等于没到埃及。”回味之余,还真是这个道理。 在众神的注视下,牵手起舞 很快,一条排列着羊头狮身的大道落入我的视线,这是进入卡尔纳克神庙的必经之路。在卢克索,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就是这个神庙,而最有名气的地方就是那个随着电影《尼罗河惨案》镜头名扬天下的石柱大厅。 我直冲那大厅而去。很多根石柱出现在眼前,它们高耸入云,气势恢宏,有着高不可攀的威严,人在其间,仿若穿梭于石柱丛林中。电影中巨大的石块从柱子顶部轰然坠落的惊险镜头,就是在这个大厅拍摄的。盛开的、纸莎草花形状的柱顶,据说可以同时站立100人。漫步在巨大的石柱厅中,仰视这些3000年前的奇迹,我一时语噎,深深地被震撼了。 我好奇地想测量一下柱子的周长,居然要11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它那铺展的柱体上,通体遍布精美浮雕。抬头凝视,读不懂上面的任何一个符号和线条的意思,却得到了一种被文明光辉辐照的骄傲。明亮的光线穿越石柱顶部的结构,直射到柱体上、地面上,留下如水一般的斜影,光与影的交错谱写出一曲让人晕眩的前奏。我靠在石柱的一侧,静静地、不希望被人打扰地体会着,不由得过了约定集合的时间,等到导游疯了般找到我时,他已经急得大汗淋漓。 整个卡尔纳克分为三大园区,每个园区献给一个神。越往里走,接触到的时代便越久远。当下一小时,仿佛走过了7000年。在众神的注视下,我和导游穆罕森、小虎以及
-
营造五彩纷呈的脸谱世界
-
作者:
苏罗明
来源:
青年一代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团组织
五十年代
交谊舞
集体舞
自娱性
欣赏性
舞蹈工作者
跳舞
青年人
娱乐活动
-
描述:
营造五彩纷呈的脸谱世界
-
那些风花雪月的事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一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团组织
五十年代
交谊舞
集体舞
自娱性
欣赏性
舞蹈工作者
跳舞
青年人
娱乐活动
-
描述:
文/燕燕于飞等 这座城市的冬夜,连空气都是潮湿的。小璐一人坐在街角的嘶啡馆里,看着杯子里袅袅腾起的烟雾,心里忽然有些怅然若失。小璐离开上海已经两年多了,而这座繁华的南方都市冥冥中又与上海有着诸多相似,但,这里终究不是小璐自小长大的地方。 在上海,有着许多小璐不能割舍的东西。尽管小璐现在已经嫁作人妇,工作了两年多,但成长的岁月里的那些细枝末节,却似乎总在某个时刻在小璐的心底摇曳。 忽然,窗外的街上闪过两三个人影,并且奔着咖啡馆的门口而来。因为位置的关系,这人影很清晰。那一瞬,小璐心里惊,觉得其中的一个人影是那样的熟悉。她再定睛,尽管是在黑夜,但咖啡馆门口的灯,却似乎让小璐进一步反应——严! 一下子,小璐的心神乱了,心绪更是飘忽到了学生时代—— 几年了,模糊的,是面孔;但清晰的,是记忆。那一年,成绩一向优异的小璐,却因为一时发挥失常,与自己心仪的重点大学失之交臂。而志愿填报的失误,更是使她落到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那段日子,小璐失落异常。而那一年,严出现在小璐的花季梦幻里。 那一天,小璐第一次出现在学校的食堂里,不得不置身于没有点排队秩序、杂乱拥挤的人群中。身材娇小玲珑的小璐被一群高大的男生挤得快要架空了,既挤不到打饭的小窗口,又难抽身退出。进退两难之际,耳边传来一个爽朗洪亮的男声: “我来帮你买。”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小璐只好把饭盒向前面那只手迅速递去。然后,小璐艰难地挤出人群,站在一旁等待着。十分钟后,小璐只见一位男生端着自己的饭盒走过来。他,清爽干净的面容,一双亮而发光的眼睛,如此清澈。接过饭盒的刹那,小璐的脸绯红如霞,竟连声“谢谢”都没说就匆匆走开了。接下来的日子,无论小璐是提前还是延迟去食堂打饭,也不论人多还是人少,他都会及时地出现在小璐的面前,一句“我来帮你买”,让小璐在陌生的环境里倍感温暖,更让她在那段失落的日子里觉得有了可以相靠的朋友。他们就这样渐渐地相熟了。 严的经历跟小璐真的很像。他和小璐同级,当初也是几分之差而落到了这所大学。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经历,让这对年轻人一下子觉得亲近了许多。只是,他们始终以好朋友相称。要重新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能让一次考试的失利改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这是他们各自相同的心声。只是,只是因为这样的理想,他们不敢轻易向对方承诺什么,或是觉得自己不该过早地沉溺于什么。但是,在那个少年钟情、少女怀春的岁月里,那些年轻儿女的心事又岂是心智可以控制的?在这样的懵懂和抗拒中,小璐和严的足迹,遍及了校园花园、图书馆、演讲厅、社团活动中心……青春岁月里,有那么多不可言说的心事。无数次地在梦境里,小璐对着严问道: “你不曾抱着思念的心想起我吗?”然而,同样倔强的两个人,终于将这份情愫永远地定格在了梦境之中。 四年大学之后,由于工作的原因,小璐离开了上海,而严也考上了研究生。分别的那一天,小璐和严依旧以好友相称着,什么都没有说破。但是,眼里饱含的泪水,却已经不需要用言语再去证实些什么。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太懂得彼此了,所以知道,此刻的别离才是各自的归宿。 没有告白的初恋,就此在小璐的心底成了她难以割舍的记忆。她无数次地幻想着与严重逢的场景,却不想,竟会在这里真的遇上他。是他吗?小璐在心底轻声地叩问着,心间却早已乱了分寸。他还认得我吗?他会跟我打招呼吗?小璐的手心微微出汗,看着严朝自己的方向走来,她在那个刹那觉得自己不能动弹——谁知,他和小璐的眼神相遇后并没有停留,而是径直地从小璐的身边走过。当小璐尾随他的背影追过去时,听到“你们都要点啥”这一句口音很重的方言时,小璐才知道自己认错人了! 是人世间长相相似的人太多?还是初恋的情人,早已从熟悉变为模糊?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或许,太多的风花雪月,才是我们无法割舍的情结。它们存在着,祭奠着那些曾经美丽却注定无法倒转的日子。
-
有曲线,就很美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一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团组织
五十年代
交谊舞
集体舞
自娱性
欣赏性
舞蹈工作者
跳舞
青年人
娱乐活动
-
描述:
不可“改造”,只要善待乳房、呵护有方,就会减少或避免遗憾的发生。 1.防止乳房被撞击、挤压。乳房是女人身上最需要精心呵护的地方。 2.选择合适的胸衣。专家建议,内衣的大小要根据胸形
-
那些过去的是与非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一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团组织
五十年代
交谊舞
集体舞
自娱性
欣赏性
舞蹈工作者
跳舞
青年人
娱乐活动
-
描述:
: 1)在上下班途中,遇到昔日的朋友,你会: A.要对方先打招呼,你才答话; B.自己先向对方打招呼; C.举手致意。 2)和朋友约会,却迟到了一刻钟,你会
-
乱花迷眼澳大利亚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一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团组织
五十年代
交谊舞
集体舞
自娱性
欣赏性
舞蹈工作者
跳舞
青年人
娱乐活动
-
描述:
1 9世纪中叶,在欧洲殖民者进入澳大利亚之前,整个澳大利亚都属于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的土著居民。后来,由于杀戮和强制同化,土著人口一度锐减。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土著部落土地所有权才被陆续归还
-
自画像的故事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一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团组织
五十年代
交谊舞
集体舞
自娱性
欣赏性
舞蹈工作者
跳舞
青年人
娱乐活动
-
描述:
文/vivi蓝佳刘学波王博仟 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年,这一年,26岁的他先后发表了五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此成为物理学史上的传奇。1936年,爱因斯坦写了上面这段文字,探索宇宙奥秘之余又为我们道破了他生活的秘密。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人是如何自处的呢?爱因斯坦用“一幅自画像”来交出自己的答卷:在浩瀚无垠的宇宙天地之间,渺小的人依靠着坚毅执著的信念努力生存、前进,即使失败,也丝毫不会受到打击。 多么自在的画面,唯有经受过风浪,内心强大的灵魂才能让世界反射他的光芒。而平凡的人们总是在世界中迷茫地寻找自己。站在镜子前,仔细端详,摘掉“80后”、 “90后”的帽子,抛开射手摩羯AB型血,忘记“宅男”、“剩女”的头衔,撕掉了外界加给我们的所有标签,我们到底是谁?似乎没有人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又似乎所有的人都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我们是如此与众不同,如此独一无二,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主意涌现,在单行的人生道路上,心情像四季般轮回,岁月却从来不让我们重复自己。 “我很快乐”, “我失恋了”, “我要努力”, “我很Ow”, “我长大了”……给不停“变幻”的自己画个像吧,用自己的画,表达生活的色彩;用自己的画,整合生命的缺失;用自己的画,参悟人生的道理。自画像里有比镜子更真实的线条,因为那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它将我们和世界紧紧系在一起。 落入凡间的自画像 有“镜中肖像”之称的自画像曾经是一种很神圣的创作。所谓自画像是指由艺术家为自己所绘的肖像作品,而雕塑家类似的创作则称为自塑像。在绘画者看来,每幅自画像都好像是一次表演,画者为欣赏者选择一种姿态,如同一场静止的cosolay演出。 而如今的自画像已经不再专属于艺术家,它们不需要高超笔法,提倡的是随想随画,寥寥几笔,不求细腻逼真,但愿神韵到位。落八凡尘的自画像因此也多了许多新“封号”。 摩登原始人——“涂鸦” 这个最初起源于纽约最穷街区墙壁上涂写的帮派标签的词,从破败的街道、荒芜的杂草和厕所墙上走了出来,像常青的蔓藤攀缘着厌倦了钢筋水泥的灵魂。许多人喜欢称自己的自画像为涂鸦,他们奢望着像原始人在洞穴璧上刻画样,在繁华都市的建筑物表面留下自己生命的痕迹,虽然从不曾得到满足。从最初的文明到“乱涂乱写”的禁忌,现代性不能改变的是反叛和自由的心,生生不息如同枝蔓般,深入到血液,肆意生长,代代相传。那些笔下的红色脸庞、硕大的脑袋、三角的太阳,谁又能说这不真实呢?因为描绘的过程就是一次最真实的自我重塑。 生活哈哈镜——“漫画” 也有人说:自画像更像是漫画,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和自我的图画,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像是写一部讽刺小说般。给自己画一张大脸盘,猫咪一样的细长蓝眼睛,还有海盗的眼罩、沧桑的刀疤,像个失去寻宝热情的失败海盗;来一匹赢弱的老马,披上铠甲,拥着盾牌,举着长矛,带着和自己处处作对的桑丘,做个滑稽的游侠;又或者置身无人的荒岛,和星期五一起捕鱼耕种,完成自己的漂流记。不局限于单个的人物塑像,漫画一样的自画像更在意的是人物的创造。在个虚拟的世界里,画者就是规则的设计者,事件的策划者。在这里,自己是唯一的主角。纯粹的搞笑也好,严肃的讽喻也罢,无论欢乐,还是悲伤,折射的都是理想与智慧的光芒。 人人都是彼得·潘——“Q版” 当然还少不了Q版。动漫片里,即使再厉害再无敌的高手都有Cute的一面。他们发挥超能力的时候,总是两道剑眉一蹙,凌厉的眼神在敌人的脸上刀锋般划过,然后就是宇宙最强、无人能敌的致命绝招,再一看对方已经像相片样贴在了地上。可一眨眼工夫,他们又可能变成流着口水傻呵呵的球状家伙或者弱弱发抖泛着晶莹泪光的可爱娃娃,那一定是遇到了喜欢的点心、心爱的女孩或是害怕的动物。坚硬的果壳里有一颗柔软的心,不论长得多大,变得多么成熟,内心总有一个角落保持着孩子一样的纯真,柔软而洁白。那是真挚的笑容年轻活力的源泉。Q版的自画像更受年轻女孩的青睐,也许是对童年的怀念,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多愁善感的性格,她们希望像个娃娃一样被爱护,在一个美好梦幻的世界里永远不必醒来。
-
浪漫的国度——法国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一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团组织
五十年代
交谊舞
集体舞
自娱性
欣赏性
舞蹈工作者
跳舞
青年人
娱乐活动
-
描述:
心驰神往。 而从1 7世纪开始,像《巴黎圣母院》这类法国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世界文学瑰宝随着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
-
三座雕塑背后的故事
-
作者:
朱国荣
来源:
青年一代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团组织
五十年代
交谊舞
集体舞
自娱性
欣赏性
舞蹈工作者
跳舞
青年人
娱乐活动
-
描述:
三座雕塑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