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艺术与科学的对话
作者: 王树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力   创造性   科学家   艺术和科学   艺术作品   亚里斯多德   毕加索   装饰艺术家   艺术与科学   爱因斯坦  
描述: 虽然艺术家与科学家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丰富的成果,但要引发一次真正的对话并不容易。 在词典中,对“艺术”的定义有几种:一种将艺术描述为“一种‘科学或知识’的形式”,另一种暗示“艺术是趋向目的的一系列方式和程序”。但毋庸置疑,创造者并不依靠这种描述来进行创造。许多人认为,艺术作品因其本身的价值或它们新颖的想象(视觉)世界而受到重视。在过去,艺术长期隶属于宗教,它夸大了神的力量,仅仅满足于制造优雅的对象和显示技巧;现在,艺术则用于自我表现,甚至作为一种精神疗法。至于“科学”一词,大多数词典解释为:科学是关于研究自然规律的学问。换句话说,它以客观的可检验的事实为基础,不断地进
诗歌与艺术的角逐:兼及诗性空间
作者: 宋伟光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同性质   空间性   诗性空间   诗歌   亚里士多德   艺术概念   绘画   中世纪   表现方式   视觉艺术  
描述: 莱辛在所著《拉奥孔》中讲,诗是时间上承接的艺术,利于表现在时间上发生的事物,绘画是空间性艺术,利于表现在空间上发生的事物。这道出了时间性与空间性两个不同性质的艺术在表现方式上的区别。然而这两者又是互通或互换的,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诗之语境中能呈现出画之意味,而画之意味中又能呈显诗的含蓄之意,这种互通互感,转换与更替的心理体验,实与佛教禅宗经典《五
视觉修辞在艺术创作中的诗性作用
作者: 张浩达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辞方法   视觉修辞   亚里士多德   视觉图像   语言修辞   艺术创作   修辞学   大足石刻   视觉艺术   传播效果  
描述: 的长河中,每一次时间性艺术(诗歌)和与视觉空间性艺术(绘画、雕塑等)的亲近与分离都在演绎着一次艺术史的变革,都在重新审定着视觉艺术的价值。本次讨论的意义在于通过了解书写语言与视觉图像之纠合,明晓自我在当下语境下所秉持的话语权之得失,这也许会给艺术创作的方向带来一点参考的作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