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揭开“古典”的面纱: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雕塑、绘画展
作者: 齐方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圈足   满饰   饕餮纹   鼓腹   伯簋   垂珥   云雷纹   内底   兽目   喇叭状  
描述: 缘起:轻掩容颜的“古典主义” 2011年9月16日到11月21日,“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雕塑、绘画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隆重展出。展览分为“古典与唯美”和“生命的维度”两部分,展出了墨西哥著名收藏家佩雷斯·西蒙先生私人收藏的近80件雕塑和绘画精品。其中,“古典与唯美”体现了西蒙先生追求崇高与精致的古典趣味的收藏偏好,展品使国内的艺术爱好者眼界大开,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古典艺术醇美之风。 众所周知,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这段时期内,欧洲艺术虽然出现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美术运动及思潮,但学院派古典主义却总是能够占据至尊地位。而在20世纪初,现代美术思潮风起云涌,艺术家们为了显出与之前艺术的离叛个性,纷纷与古典主义决裂。一时间,古典主义似乎被贬至尘埃,打入冷宫。尽管如此,“古典”在某种意义上仍一直是传统的替身。就像祖辈传下的老首饰,虽然外表失去了往日的光鲜亮丽,但它在岁月中蕴藏的厚重的文化内核和它昂贵的品质仍旧向四面八方散发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在西方美术史上,“古典艺术”和“古典主义”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典艺术”甚至从古希腊时期影响西方美术至今。
为自然生物塑造永恒的美丽:美国硬瓷雕塑家贝姆艺术成就评析
作者: 蒋潇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圈足   满饰   饕餮纹   鼓腹   伯簋   垂珥   云雷纹   内底   兽目   喇叭状  
描述: 爱德华·马歇尔·贝姆(Edward Marshall Boehm,1913-1969),是一位自学成才、以其鸟类和野生动物瓷像而闻名的美国雕塑家。其作品在全球130多个机构永久收藏。贝姆最初被国人知晓,缘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时赠送给毛泽东主席一件珍贵国礼“和平之鸟”(又称瓷塑《天鹅》,图一)。 以往中国学者对贝姆关注不多,但在美国,对贝姆瓷塑艺术的关注、研究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在中国内地,贝姆的作品主要在国际友谊博物馆收藏。囿于展出机会有限,以及有关贝姆研究的出版物鲜见,人们难得有机会领略贝姆瓷塑艺术的风采,并深入了解这位雕塑大师。笔者由于工作的机缘,曾多次接触贝姆的作品,并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倾倒。在此,不揣浅薄,与大家分享对贝姆艺术的研究心得,权当抛砖引玉吧。 艺术生涯——从孤儿院走出的艺术家 爱德华·马歇尔·贝姆,1913年出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出生前,父母就分开了。7岁时母亲去世,因没有近亲照顾,他被送到麦克多诺学校——一所收容失去亲人的男孩子的孤儿院。贝姆被这里一个放养动物的农场所吸引。他常常穿过黑夜,去观察迁徙的天鹅在月光下喂养雏鸟、嬉戏玩乐。
贵州成化钟修复
作者: 郭梅   程学忠   来源: 文物修复与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阳   铜钟   坎卦   水西   宣慰   皇图   联语   云雷   奢香   明成  
描述: 一、概述在贵州省大方县"奢香博物馆"陈列大厅内,陈列着一口铸铭汉、彝两族文字的青铜吊钟。该钟铸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系水西彝族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和夫人奢脉为祈福捐资铸造。该钟通高135厘米,口径110厘米,腹径80厘米,壁厚2.5~5厘米,重300余公斤。钟顶部为六角钟耳,耳两面中柱为浮雕饕餮形,钟身上部饰云雷信中,四方各一块八卦铭文。其间相对铸有"日""月"铭文各一。八块彝、汉铭文成上下排列铸于钟身中部一周。在"月"字图案下联语为"皇图巩固风调雨顺";左乾坎卦下有两块铭文,上块汉文阳铸:"大明国贵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