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事迹】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米巧铭 用油画展现国粹的美女画家
-
作者:
韩永茂
来源:
人物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
描述:
米巧铭,一位思想与艺术对话,色彩与心灵碰撞的艺术家。画布上跳跃的色彩是她情感的表达,锐意创新和追求神韵是她的人生轨迹。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通过她的油画作品弘扬和展示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 少年时期的文化熏陶 米巧铭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爷爷奶奶是老红军,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接受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熏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
吴欣鸿 秀出你的美丽
-
作者:
贺梅
来源:
人物周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
描述:
高中毕业,吴欣鸿没有选择读大学,那是因为他在中考之后,就休学去美术学院学了两年油画。18岁开始,他便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经营域名生意的人,几乎与他的泉州老乡蔡文胜同时起步,他在2001年开始创业,是中国最早一批进入社交网络的创业者,甚至比Facebook还要早,但以失败而告终,最终他又投奔了在域名投资方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大哥——蔡文胜,从产品经理做起,前后尝试了不下30款产品,最终推出了美图秀秀。
-
肖鲁 打破传统艺术的“枪手”
-
作者:
董海旺
来源:
人物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
描述:
肖鲁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89年2月,她携毕业作品《对话》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展厅中向自己的作品连开两枪,以“中国美术馆枪击事件”直接制造了上世纪80年代新潮美术在越界点上的谢幕。此后,在中英文小说《对话》、行为艺术《十五枪……从1989到2003》、《一个关于《对话》的对话》等创作中,“对话”主题重现又扩展,以有些峻厉的目光看自己和人,不再害怕自己和人。
-
刘銮雄 跻身世界顶级收藏家的富豪
-
作者:
劳富平
来源:
人物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
描述:
“身为中国人,买毛泽东肖像画,有特别意义。”——刘銮雄。 有“股坛狙击手”、“铜锣湾铺王”之称的香港华人置业集团主席刘銮雄以60亿美元的财富被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2010年香港40富豪榜列在第5位,包括他旗下的企业和家人在内他向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赠超过20亿元。 虽然他的新闻见诸媒体的更多是在娱乐新闻板块,然而在收藏界,刘銮雄也同样是大名鼎鼎。 刘銮雄经常流连国内拍卖会,已是公开的秘密,其实海外各大拍卖会,他一样关注,2006年,刘銮雄以1737.6万美元的天价投得安迪·沃霍尔丝网印制的《毛泽东肖像》(《MAO》),不仅刷新了这位波普艺术大师作品成交价的世界纪录,也使得刘銮雄从此跻身世界顶级收藏家的行列,全球轰动。自此,大家才知道刘銮雄对油画如此有兴趣。 刘銮雄解释:“其实我早在90年代已开始收藏西洋油画,只是外界不知道,才以为我刚起步。”刘銮雄强调,他向来对艺术有兴趣,只要有美感、高质素及有艺术价值的东西都会收藏,更不讳言当年以欣赏心态买入的艺术品,全都价值倍升,“大部分升值20至100倍,真是意料不到,所以现在我会视收藏艺术品为一种投资工具。”像他15年前,以180万元买入一幅美国涂鸦画家Jean Michel Basquiat的名作,近日有买家出价一亿元,刘銮雄仍不肯割爱。
-
高小华 中国油画天价第一人
-
作者:
蔡佑祥
来源:
人物周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
描述:
高小华 中国油画天价第一人
-
古相.博陵第一曲北方瓷艺 人的思乡之歌
-
作者:
立日心
来源:
人物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
描述:
歌颂元代瓷圣张文进 元青花的辨别:看新货能帮你识别老物 您对辨别元代青花瓷器有信心吗?行家肯定建议你要看老的真货,什么才是老的真货?不入门,不会清楚,但有一推理方法,反证法对学习辨别很有帮助,北京万寿寺不是有元青花交流中心吗?参考消息不是登着广告有名流新仿元瓷吗?上手看看这些东西,他们都是当今仿制最有能力、财力的人,他们为什么底胎做不粗就做光底,釉上不老和厚,图案纹饰画的生涩。这不是成本问题,而是他们无可奈何,学不像的问题。
-
收藏思想家 谢意 元青花名瓷惊天历程大揭秘
-
作者:
立日心
来源:
人物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
描述:
京郊东边一座艺术院落旁一条很丛深的道路,两旁看去已步入老年的柳树,烟渺沧沧活脱脱构成了一幅灰蒙蒙的素描画;几阵春风后,如今好像擦上了一层嫩黄绿色,加上透过树层的阳光照在红砖墙上,正像是一块绿杨柳的翡翠。 收藏思想家,谢意,一个元代名瓷的守护人,在想2011年是否会翻过他收藏痛苦而成功的一页,他在祈祷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南三亚河边装修经营得最像样的装饰展示公司及住在海边别墅的设计师、老板,缘何倾其家财,生活似乎落到了社会最底层,为元代名瓷正名的愿望却越来越强,他克服了非常人所受的磨砺,要实现非常人所想的目标,走南闯北,东碰西撞,现实总会这样吗? 历史总是要制造悲剧和冤情的,这个轮回总在各个朝代中上演,就像夏季转过必来严冬,而严寒过后春又不远。宋代末年岳飞遭迫害“风波亭”的一幕,有个人家十几代为明代末年名将袁崇焕守墓的一幕,总不被人忘记,在宋代和明代之间的元代是个很特殊的朝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度疆域广大,盛况世界之最、历史之最。元代百年来的历史,没有记载。更不会记下那个时代被西方人看做是“神选之物”的元代青花和彩瓷。她们就像大船里载的宝物一起倾覆于历史变更的浪涛中,沧海桑田,六七百年过去。
-
李小燕 守望纯棉的幸福
-
作者:
贺梅
来源:
人物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
描述:
在广州美丽的珠江畔,有一个台湾女人,以自己绚丽多姿的“纯棉梦”,让那些生活在匆忙、疲倦、浮躁中的人们,唤起了对纯棉的温馨记忆,她也经过不断地努力为人们编织了一个崭新的纯棉时代。她便是有着“纯棉公主”之称的著名设计师:李小燕。 “纯棉公主”长成记 李小燕对服装有着天生的热爱,在她的眼里,那些漂亮的布料、五彩的丝线可比糖果的诱惑大多了。小时候便仿效着母亲的样子练习缝纫,还曾偷偷把母亲织好的毛衣拆掉后,凭着自己的感觉织。虽然会受到母亲的责骂,但她还是忍不住去做这样的事情。13岁那年,没学过裁剪,无师自通地李小燕用脚踏缝纫机做了一件白色镶着蓝边的无袖网球裙送给同学,受到同学的赞扬和崇拜。渐渐的,那颗追求“美丽”的种子在李小燕的心中生根、发芽。 报考大学时,李小燕想学习服装设计,但是母亲却很反对,“学那个东西能有什么出息,不如好好念书”。李小燕只得听从了母亲的话,考上了台北暨南大学文学院。虽然这四年时间的中文学习与设计师工作看似没有交集,但确实影响了李小燕的设计作品。“中文对我的设计帮助很大,无论是对时尚的理解和把握,还是设计中的文化底蕴,学习中文的经历都让我受益匪浅。
-
闫妮:如花女人 历久弥香
-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物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
描述:
皑皑白雪间,走来一个人。她穿着军绿色的大衣,裹着火红的围巾,梳着乌黑的发辫,圆圆的脸庞上,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 她迈着大步,风风火火的走来。 她是谁? 县革委会委员,县武装部副部长,月亮湾大队革委会主任——牛鲜花同志是也! 热播的《北风那个吹》,在一些电视台的收视率超过了狂轰滥炸的抗战片《我的团长我的团》,也超过了勾心斗角惊心动魄的谍战片《潜伏》。这部知青剧凭借一个普通女性牛鲜花,就牢牢地抓住观众的心,赚取大把大把的眼泪,从而战胜了一票男人。 将牛鲜花诠释得丰满而生动的,就是陕西姑娘闫妮。在《武林外传》中,她扮演佟湘玉佟掌柜。 12年从璞到玉 2006年,《武林外传》红遍大江南北,开创了一种让观众似曾相识,但又完全创新的“中国室内古装情景喜剧”形式。 闫妮饰演的同福客栈老板娘佟湘玉,精明能干,八面玲珑,有点小抠门,耍点小脾气,却又风情万种,让千万粉丝如痴如醉。一口乡土的陕西话,被她一说,听来尤为悦耳动听。一时间,“额滴神”、“额错列”、“美得很,美得很”成为年度流行语。人们一遍遍模仿着她的台词: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有爱的娃子像块宝,天若有情天易老,爱你爱到忘不了。
-
亨利·皮诺 送还兽首的法国商人
-
作者:
雅商
来源:
人物周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
描述:
成龙用他的《十二生肖》把世人对圆明园遗失铜兽首的关注度再一次推高。那十二只被当年八国联军抢走的青铜雕塑,如今已不仅仅是文物,几乎成为了中华民族痛苦回忆与民族自尊心的象征。关于它们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国人敏感的神经。 法国富豪欲捐送兽首回中国 随同总统奥朗德一同到访中国的法国PPR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弗朗索瓦-亨利·皮诺,于4月26日代表其家族公开宣布,将于近期向中国政府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