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非法小煤窑吞噬百人性命
作者: 张大奎   来源: 新世纪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家  
描述: 非法小煤窑吞噬百人性命
“一代鬼才”黄永玉
作者: 若若   来源: 新闻天地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永玉   艺术家   生平事迹   中国  
描述: 黄永玉是个传奇人物,初中都没有读完的他,12岁闯荡江湖,做过陶瓷小工,当过中小学教员,在剧团跑过龙套,通过个人的努力,他后来成了中央美院的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工于木刻、国画和雕塑,代表作有《阿诗玛》、生肖邮票《猴》、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以及“酒鬼”包装设计等。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黄永玉以画而闻名于世,被称为
火狱刀客:高峰
作者: 徐惠霞   魏木学   来源: 五月风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作人员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描述: 火狱刀客:高峰
怀念王霞宙老师
作者: 周翼南   来源: 武汉文史资料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霞宙   艺术风格   生平事迹   绘画艺术   中国   湖北  
描述: 王霞宙老师仙逝已近30年了。我很怀念他。王老是湖北枣阳人,解放前任教于武昌艺专,解放后则任教于华中师范学院和湖北艺术学院,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王老青年时善画工笔人物,上世纪60年代专工花鸟,间作山水。他信奉艺术源于生活,年过花甲仍跋山涉水,去山区写生,留下了许多生机勃勃的画作。正当他在
对我国老师钱临照先生的怀念
作者: 李林   来源: 物理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平事迹   中国   物理学家  
描述: 钱先生已经离我们去了,但是他的诲人不倦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他虽然没有教过我书,但是我从他那里学来的知识,远比我在国外的导师多,他总是那么认真地教,又那么谦虚,当他的学生是很幸运的.30年代,钱先生在英国伦敦大学Andrade教授处深造,他做的研究工作是金属的范性形变.我于1946年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系,也是学的金属的范性形变.我们用了Andrade教授设计的小巧玲珑的恒应力拉伸机,拉伸单晶锌丝.一天,Andarde教授来到我们实验室参观,正看见我在装拉伸样品,他微笑地对我说:“你知道吗?这台设备是你的同国人(countryman)钱帮我制造成功的,他很聪明”.原来,Andrade想做恒应力的拉伸实验已有很久,但是怎么也想不出实现的好方法,钱先生去到他那里学习后,他就找钱先生商量,钱先生认真地想了许久并进行了计算、画图.一天,钱先生找Andarde教授,对他说:“我想出了一个办法,不过目前只能做一种金属锌,因为只有它有一个底面(basalplane)”.他拿出了他的图纸和计算的结果,解释给Andrade听.Andarde听得入神,一声都不吭.听完后哈哈大笑,他说;“你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我们马上动...
玉雕奇人袁嘉骐
作者: 李贺明   来源: 人物杂志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描述: 玉雕奇人袁嘉骐
米巧铭 用油画展现国粹的美女画家
作者: 韩永茂   来源: 人物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描述: 米巧铭,一位思想与艺术对话,色彩与心灵碰撞的艺术家。画布上跳跃的色彩是她情感的表达,锐意创新和追求神韵是她的人生轨迹。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通过她的油画作品弘扬和展示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 少年时期的文化熏陶 米巧铭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爷爷奶奶是老红军,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接受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熏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吴欣鸿 秀出你的美丽
作者: 贺梅   来源: 人物周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描述: 高中毕业,吴欣鸿没有选择读大学,那是因为他在中考之后,就休学去美术学院学了两年油画。18岁开始,他便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经营域名生意的人,几乎与他的泉州老乡蔡文胜同时起步,他在2001年开始创业,是中国最早一批进入社交网络的创业者,甚至比Facebook还要早,但以失败而告终,最终他又投奔了在域名投资方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大哥——蔡文胜,从产品经理做起,前后尝试了不下30款产品,最终推出了美图秀秀。
肖鲁 打破传统艺术的“枪手”
作者: 董海旺   来源: 人物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描述: 肖鲁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89年2月,她携毕业作品《对话》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展厅中向自己的作品连开两枪,以“中国美术馆枪击事件”直接制造了上世纪80年代新潮美术在越界点上的谢幕。此后,在中英文小说《对话》、行为艺术《十五枪……从1989到2003》、《一个关于《对话》的对话》等创作中,“对话”主题重现又扩展,以有些峻厉的目光看自己和人,不再害怕自己和人。
刘銮雄 跻身世界顶级收藏家的富豪
作者: 劳富平   来源: 人物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生平事迹   中国   雕塑  
描述: “身为中国人,买毛泽东肖像画,有特别意义。”——刘銮雄。 有“股坛狙击手”、“铜锣湾铺王”之称的香港华人置业集团主席刘銮雄以60亿美元的财富被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2010年香港40富豪榜列在第5位,包括他旗下的企业和家人在内他向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赠超过20亿元。 虽然他的新闻见诸媒体的更多是在娱乐新闻板块,然而在收藏界,刘銮雄也同样是大名鼎鼎。 刘銮雄经常流连国内拍卖会,已是公开的秘密,其实海外各大拍卖会,他一样关注,2006年,刘銮雄以1737.6万美元的天价投得安迪·沃霍尔丝网印制的《毛泽东肖像》(《MAO》),不仅刷新了这位波普艺术大师作品成交价的世界纪录,也使得刘銮雄从此跻身世界顶级收藏家的行列,全球轰动。自此,大家才知道刘銮雄对油画如此有兴趣。 刘銮雄解释:“其实我早在90年代已开始收藏西洋油画,只是外界不知道,才以为我刚起步。”刘銮雄强调,他向来对艺术有兴趣,只要有美感、高质素及有艺术价值的东西都会收藏,更不讳言当年以欣赏心态买入的艺术品,全都价值倍升,“大部分升值20至100倍,真是意料不到,所以现在我会视收藏艺术品为一种投资工具。”像他15年前,以180万元买入一幅美国涂鸦画家Jean Michel Basquiat的名作,近日有买家出价一亿元,刘銮雄仍不肯割爱。
< 1 2 3 4 5 ... 32 33 3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