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九龙 】搜索到相关结果 57 条
漫谈“龙”纹饰于陶瓷的起源
作者:
支品泰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仰韶村
中华民族
彩陶
象征
龙纹
陶瓷器
纹饰
远古时代
原始社会
九龙壁
描述:
中国是龙的故乡,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自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就以其独特神秘身态与中华民族紧密地生活了数千年。我们沿着祖先成长的历史作些回顾,就会系统地认识龙,了解龙的精神。 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一带发掘的一只彩陶瓶,瓶身部位用色彩绘了一只张牙舞爪的蛇身龙纹饰,这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龙’纹饰了。这只陶龙纹饰彩陶瓶,是否是我国第一只龙纹陶瓶呢?我肯定还有这类龙纹饰系列的陶瓷器物,只不过尚未被发现或者没有保存下来而已。从这只陶龙纹饰来看,线条粗
对话九龙壁——谈大同《新九龙壁计划》创作
作者:
吕品昌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耐火
历史
明代
窑砖
机械
创作
九龙壁
设施
大同
琉璃陶
描述:
大同九龙壁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也是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九龙壁 。它始建于明朝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琉璃照壁,距今已有600折年的历史,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是大同
王兰英演苏小娥(上)
作者:
薛明
来源:
戏曲艺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佐临
磨豆腐
艺术真实
双推
电影制片厂
戏曲艺术
九龙口
雕塑
代表作
水桶
描述:
《双推磨》是锡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著名演员王兰英的代表作。1953年秋冬,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拍了戏曲艺术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艺术大师黄佐临导演)王兰英演《双推磨》演了四十年,常演常新,不断完善。本文专谈王兰英在《双推磨》中扮演苏小娥的表演。
天然大理石浮雕九龙壁
作者:
傅广生
何永兰
来源:
石材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圣地
青白色
天然大理石
真龙天子
建筑工程
石雕艺术
普陀山
浪漫精神
高浮雕
九龙壁
描述:
中华民族在古代与大自然搏斗的漫长岁月中,以质朴的头脑与浪漫精神,创造了许多人首蛇身的神,以后又加上鹿的角,马的鬃,虎的四肢,鱼的鳞须,逐渐创造了龙的形象。从此,龙作为正义、勇敢、神圣的偶像,伴随着中华民族走向未来。封建帝王则自封为真龙天子,自认为是龙的化身,借以抬高身价,在精神上巩固其统治地位。到了明清时代,任何东西只要与皇帝沾上了边儿,自然就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于皇帝建造的宫廷、寺院、园林等,更少不了龙的装饰。
大同明代琉璃九龙壁的艺术分析
作者:
张敏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分析
琉璃
观音堂
明代
九龙壁
兴国寺
大同
王府
描述:
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我国现存三龙以上的巨型龙壁有12座,大同就有4座,其中保存完好的明代琉璃龙壁3座,分别是:代王府单面琉璃九龙壁 、观音堂双面琉璃三龙壁、兴国寺单面琉璃五龙壁.其中大同明代代王府单面琉璃九龙壁 集建筑、浮雕、图案、琉璃等艺术于一体,代表了明代琉璃龙壁艺术的最高成就.
大同九龙壁
作者:
孙巧玲
丁凤萍
来源:
文物世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物
照壁
北海公园
九龙壁
艺术魅力
建筑群
大同
五龙
描述:
龙壁在我国有很多,有独龙壁、三龙壁、五龙壁、七龙壁和九龙壁 ,其中九龙壁 是最高的规格。在我国现存享有盛名的三座九龙壁 中,大同九龙壁 是建筑年代最早、规模尺度最大、也是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另两座在北京
龙饰艺术初探
作者:
洪天铭
洪鹄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饰艺术
艺术手法
中华民族
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崇拜
古老的文明
龙造型
九龙壁
明清时期
寿山石雕
描述: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象征。在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中留下许多神秘而威严的形象,给人以向往、尊严和荣耀,人们把无穷的力量赋予了龙,又把希望和美好的憧憬寄托给龙。 根据史料,龙起源于远古图腾崇拜,但龙究竟产生在何时?又如何演变?长久以来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今天我们暂不去谈论它,而着重在寿山石雕刻龙饰艺术方面略谈一些浅见。 自古以来,画家、雕塑家和能工巧匠,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使千姿百态、栩栩如
发现与探索:李春华雕塑作品之管见
作者:
山左陈氏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英石
九龙璧
园林建筑
灵璧石
奇石
李春华
太湖石
作品
雕塑艺术
描述:
江苏的太湖石、安徽的灵璧石、福建的九龙 璧、广东的英石被称为中国的四大观赏奇石。这是皇天的恩赐,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千百年来,这些形态各异、优美奇绝的嶙峋秀石成为中国式园林建筑的点睛之笔,成为了文人雅士的案头清供、品味把玩之物。这不仅仅为多彩的生活平添了许多的诗情画意,而且也构成了蔚然大观的石文化。
香港印象
作者:
庄志茜
来源:
南方建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活动设施
象庄
空间的
城市形象
地面层
商业中心区
城市设计
城市交通网络
九龙公园
描述:
香港印象庄志茜旅港期间,走马观花,却亦大开眼界,最深印象是其便捷的交通,五彩缤纷的城市形象,溶为一体的建筑与城市及空间的人情味。一、非地面层交通网络香港作为世界商贸中心,真频密的商业活动带来了复杂的交通矛盾。虽是弹丸之地,但城市交通网络庞大,分支多,...
2017年第七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方建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活动设施
象庄
空间的
城市形象
地面层
商业中心区
城市设计
城市交通网络
九龙公园
描述:
09.09-09.10|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建筑史与美术史之间相互缠绕,正如建筑与美术互为载体。建筑曾经被视作艺术之母,和绘画、雕塑传递共通的意义和感受,共享形式原理和理论话语,也曾经寻求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自主性。在建筑史与美术史逐渐疏离、研究视角越来越多元的今天,再次拉近建筑史和美术史不止于旧话重提,而是力求发掘其中所蕴藏的新理解、发现新的议题,以有助于探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