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瓷博会还应祭“三贤”
作者: 彭禹旺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景德镇   地质学家   传教士   殷弘绪   高岭土   公祭   祭祀   发现者   天主教  
描述: 一年一度的瓷博会又到,据媒体报道,今年的瓷博会系列文化活动中,仍有每年都进行的"三圣公祭"。这条消息让我想起在媒体就业时曾经听到的一种读者呼声认为瓷博会的"千年窑火公祭"中不仅要祭祀"三圣",还应祭祀"三贤"。"千年窑火公祭"上祭祀的"三圣",分别是陶王宁封子、瓷祖赵慨、窑神童宾。读者们所说的"三贤",即开采高岭土的何氏(何召一)、为高岭土定名
谈陶瓷花鸟绘画的装饰美
作者: 张仁保   包林平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语言   现代陶瓷   艺术作品   色彩   装饰美   陶瓷绘画   装饰性   主要表现   基本概念   工笔花鸟画  
描述: 一、关于装饰的基本概念装饰的释义即是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因此,装饰的本质就是美化,是改变原有事物的面貌,使其变化、增益、更新、美化的活动。而装饰性,一般指艺术作品在形式上所显示的特殊审美属
浅析中国烟草产业构建自主创新系统的必要性
作者: 吴志婷   来源: 时代经贸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自主创新系统   竞争力  
描述: 本文针对中国烟草产业目前存在的不可持续性和产业竞争力不足两大问题,提出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建立中国烟草产业的自主创新系统,并从满足烟草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缓解烟草产业面临的控烟压力和提高烟草产业竞争力三方面论述了中国烟草产业构建自主创新系统的必要性。
小议谈话技巧
作者: 陈艳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引向深入   谈话节目主持人   编辑   观众   幽默   立意   谋篇布局   谈话技巧   参与者   选题  
描述: 说什么,怎么说。谈话节目主持人必须在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上下工夫。主持人要说出自己的话,而不是记者和编辑的传话筒,只有说出自己的话,观众才觉得贴切可信。主持人要说出自己的话就必须在确立了好的选题和明确了节目的立意后,开始精心地谋篇布局,比如话题如何展开,怎样环
现代陶艺欣赏之我见
作者: 程磊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艺术欣赏   语言特征   现代陶艺   现代艺术   审美主体   欣赏者   欣赏主体   陶艺创作   创作主体  
描述: 现代陶艺欣赏作为现代陶艺系统(创作、作品、欣赏)三个环节中的一环对于创作主体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创作主体进行现代陶艺创作的灵感与源泉之一,也是创作主体的劳动得到社会尊重和认可的必需
初中历史课学生自我督促档案的创建研究
作者: 汪慧勤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历史   自我督促档案  
描述: 随着中学素质教育的进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与自我督促档案的创建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在此立足于初中历史课堂,通过创建初中历史课学生自我督促档案,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我培养的能力。
放飞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翅膀: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作者: 程文超   来源: 都市家教: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培养   爱国主义意识   民族自豪感   孩子   古诗教学   语言文字   学生创造性思维   文化遗产  
描述: 。其中被选人小学教材的有40余篇,这些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从中获得美的熏陶,从而对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大陆与台湾文学生态——论政治抑压下文学主体性的建构
作者: 钱果长   汪为青   来源: 池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主体性   政治抑压   文学生态  
描述: 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具有相同的文学生态环境,都处在政治意识形态的抑压之下,但比较发现,两者又具有不同的文学生态景观。两者同中有异的文学生态为我们思考政治抑压下文学主体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动力指标体系分析
作者: 张树林   计会德   来源: 中外企业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值体系   社会化问题   认识论   政治社会化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   社会化过程   指标体系   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动力源  
描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化建设,是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价值体系的世俗化、普及化、大众化,并通过个体内化和社会心理的作用形成民众的常识,即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意识、观念与语言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内在逻辑
作者: 刘定禹   饶志华   来源: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   改革开放   内在逻辑  
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分配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社会主义分配观。进入21世纪以来,胡锦涛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人为本
< 1 2 3 ... 97 98 99 ... 104 105 10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