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诗性·介域"抽象艺术问题的心声
作者: 宋伟光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范伟民   视觉审美   民族文化交流   艺术总监   中国传统艺术   学术主持   艺术作品   雕塑展   现当代艺术   艺术语言  
描述: 由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雕塑》杂志共同主办的“诗性·介域——中国当代抽象雕塑展”,于4月30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学术展由范伟民策展,朱尚熹、宋伟光担任学术主持,秦璞担任艺术总监。这次学术展
态——王少军艺术展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思考   学术主持   中央美术学院   王少军   作品语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   古代哲学思想   副主席   范迪安   美术学院院长  
描述: 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雕塑协会主办的“态——王少军艺术展”于2015年12月27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纲学术主持,以“事儿
呼吸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中国传统文化   雕塑专业   学术主持   艺术作品   杨玲   博物馆学   南京博物院   文化环境   人与自然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深而厚的积淀和提取,千百年来逐渐累积形成了独有的哲学观,时至今日仍影响着每一个当代的中国人,同时也在影响着世界。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由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作为展览总监,资深博物馆学家、九三学社组织部长杨玲作为策展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伟光担任学术
“超现实”之镜
作者: 黄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让·穆克   超现实主义   雕塑  
描述: 本文结合让·穆克具有典型意义的雕塑作品,分析其雕塑艺术所蕴含的“超现实主义”特征,并分析其艺术表象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进而探寻让·穆克雕塑作品对雕塑艺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艺术与科学,跨界与融合——关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策展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
作者: 徐永涛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与艺术   国际   中国   新疆   艺术双年展   艺术与科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新人文主义  
描述: 艺术与科学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许多科技巨匠、文化先哲曾有着精辟的论断。比如,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著名的新人文主义的倡导者乔治·萨顿曾对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作出这样的阐释——理解科学需要
文化的凝视——关于传统与现代的思考
作者: 张崴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深层结构   梭罗   时间概念   西方主流   爱默生   异国情调   极简主义   身体体验   野口勇  
描述: 传统与现代,具象与抽象,我们在讨论概念的同时,实践的浪潮正汹涌地推动着一波又一波观念的思考。如何解释语言系统与形象系统的互为关系以及历史的"痕"与"迹"的相互映照下产生的神秘主义存在主义现实主义
虚空与神秘
作者: 海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州市   学术精神   开幕式   雕塑家   中国风格   雕塑艺术   美协   副主席   当代思考   学会  
描述: “雕塑是一种体验大痛之后并感受愉快的过程,每一次的创作完成都会使我的灵魂上升到另一种美的境界。”拥有这种能把艺术追求与体验大痛并感受愉快的认知行为,当然是一种成果与心灵愉快的行为,我以为是值得赞赏与尊重的。 2001年,罗泽仁开始走进雕塑的艺术世界,那时在湖南长沙搞雕塑的人不是很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全靠自己的一点美术功底和对雕塑的喜欢,创出了一片小小天地,还得到了当地湖南卫视的专题报道。
王临乙 的艺术启蒙与西学(1908~1935)
作者: 王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家   巴黎美术学院   上海美专   总务主任   常书鸿   王临乙   布德尔   中央美院   画像石   现代雕塑  
描述: 王临乙(1908~1997),曾任国立艺专、中央美院总务主任兼雕塑系主任、教授,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雕塑家及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雕塑以及现代雕塑教育的开拓者与创建者之一。他的艺术与人生轨迹也是中国现代
熔古铸今
作者: 王志刚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雕塑风格   工作室   现代主义   布朗库西   雕塑家   极简主义   生长  
描述: 中国古代雕塑考察与临摹课程,是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独具特色的教学实践课程,旨在充分利用西北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丰厚的优势,通过文化考察与现场临摹等方式,学习和感悟中国传统雕塑经典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精神内涵,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雕塑的鲜明而独特的美学特征和东方造型理念,寻找传统雕塑艺术的当代人文价值,并将这种传统文脉作为艺术灵魂,深植于当代雕塑创作当中,保持和发扬雕塑艺术韵中国精神与民族气派,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理念的雕塑教学体系。
可“雕”可 “塑”何处寻?
作者: 马钦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布朗库   相对一致性   卡普尔   杜尚   立体主义   野兽派绘画   堆积物   布德尔   技术门槛  
描述: 一、当雕塑没有技术门槛之时,还有什么不是雕塑?纵览当下中外视觉艺术展览场所,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被称为雕塑的空间陈示物:一根木头、几块石头、一堆破旧废铁,甚至是迎面袭来的臭气熏天的垃圾……如此等等,制作者有职业雕塑家、画家,还有不知是什么专业杀出来的神仙。无疑,在这众多样式、各物杂陈、无所不包的“堆积物”面前,我们用“雕塑”称之,并赋予它们一个具有相对一致性的称谓,
< 1 2 3 ... 96 97 98 ... 102 103 10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