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搜索到相关结果 1035 条
-
随机与偶然——周武发对于生命本真状态的直呈
-
作者:
尚辉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性
绘画作品
军事博物馆
主题内容
生动真实
主题内涵
摆拍
本真状态
象征寓意
绘画创作
-
描述:
注重事件情节的描述、主题内涵的表达和象征寓意的挖掘,而相对忽视了对于表现对象本身视觉真实性的生动展现。其实,绘画作品并非表现了主题、情节就失去了绘画存在的意义,优秀的主题性绘画总是通过真实生动的视觉形象超越语言文
-
李占洋作品的的泥塑感和他的现实主义雕塑
-
作者:
王茹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色
泥塑
现实主义
李占洋
世俗
-
描述:
李占洋的作品一直充满争议,不论是对社会现状的描述或是雕塑的情色题材。就像李占洋的作品《租-出租院》的“租”一样,中国一直在租别人的艺术,李占洋在做中国特色雕塑,具有中国特色,描述的中国社会。他的作品有很强的现场感和故事感,因为它的作品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每个人的记忆,他默默的关注着社会。现在的很多作品往往会更注重作品的形式而忽略了它的本质和内容,而他的作品虽然,大多数从外表看起来不好看,很丑,但却让人能从镜子中看到了自己,都是生活中丑陋的一面。
-
对近代上海公共纪念碑与纪念雕像中民族主义的解读
-
作者:
郎宇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国主义精神
孙中山铜像
刘开渠
创办人
竹亭
艺术文化
李金发
李公祠
近代上海
雕塑艺术
-
描述: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开埠城市,各国列强在进行军事、政治、经济侵入的同时,还在上海建造了不少为殖民主义者歌功颂德的纪念雕像。”1正是受此影响,原本只为“神”铸像的中国人也开始为“人”造像。当然,国人
-
表现与内在的融合—浅谈《堆云 堆雪》
-
作者:
金亮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国主义精神
孙中山铜像
刘开渠
创办人
竹亭
艺术文化
李金发
李公祠
近代上海
雕塑艺术
-
描述:
一、《堆云堆雪》的选材李象群创作了很多关于历史人物题材的雕塑作品,他有着相当深厚的具象写实雕塑的造型能力,但是技术并不是他的全部才华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他用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表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以说他的历史人物肖像雕塑作品具有当代意义,在于他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人们不再相信历史人物的符号化的形式语言,而不是单纯的把人物做的逼真。即便如此,叙事性的刻画也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人们还可以用描述、解释和
-
浅论未来主义的运动特质
-
作者:
孙刚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动形式
运动空间
未来主义
运动观念
-
描述:
未来主义是现代艺术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它的运动特质体现在运动的观念、运动的形式和运动的空间上,通过绘画和雕塑感知他们对于机器的讴歌和工业的赞美,希冀重建意大利民族的文化自信却又有着文化的焦虑。随着世界大战的终结而烟消云散,它的运动特质却给予艺术史影响深远,直至当下。
-
徐悲鸿的油画与其法国导师的联系与区别
-
作者:
张永良
来源:
大众文艺(上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印象派
徐悲鸿
-
描述:
徐悲鸿的油画与其法国导师的联系与区别
-
李占洋作品的的泥塑感和他的现实主义雕塑
-
作者:
王茹
来源:
大众文艺(上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色
泥塑
现实主义
李占洋
世俗
-
描述:
李占洋作品的的泥塑感和他的现实主义雕塑
-
三游南湖湖心岛
-
作者:
丁涵悦
来源:
美文(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合悲欢
湖心岛
神圣不可侵犯
谁主沉浮
红色革命
湖上
湖人
革命圣地
朱柱
赫赫战功
-
描述:
我曾三度踏足南湖湖心岛,游遍岛上的每一个角落。第一次,我刚满五岁,垂髫之年,记忆很不明朗。只依稀记得,一片湖,波澜壮阔,一座岛,飘渺无踪,一艘船,红艳似火。第二次,我十岁,年轻不懂事,无法领略南湖所蕴含的天地奥妙,雄浑大势,也不知它的光荣事迹,赫赫战功,最后精疲力竭地返回。不久前,刚下过一场雨,我乘车载着鱼竿向南湖驶去。我没有在意能不能满载而归,因为我本不为了垂钓。紧张的学业生活里,总要寻求些许宁静的淡雅。雨后的南湖更美丽,空气中泛着甜润的味道,平静的湖
-
陈胄【油画作品】
-
作者:
陈胄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
油画作品
教研室主任
中国画
艺术学院
-
描述:
陈胄(1975-),男,汉,重庆入,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