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搜索到相关结果 1035 条
-
苏州市雕塑协会专栏回忆苏州工艺美校雕塑专业的老先生们
-
作者:
杨明
杨张
陈锋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范伟民
当代雕塑
艺术区
匈牙利人
王小蕙
中国大使馆
抽象表现主义
交流展
文化中心
雕塑艺术
-
描述:
苏州市雕塑协会专栏回忆苏州工艺美校雕塑专业的老先生们
-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设计
-
作者:
张庆
来源:
关爱明天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西省东北部
民众生活
瓷都
主要生产地
-
描述:
任何"物"和"事"都有其客观存在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就是科学.美术课堂教学也离不开科学性这一原则,新时期的美术教学要讲究科学."教"要有法,但"教"无定法,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第一个"法"可以理解为"规律",第二个"法"可以理解为方法,美术教学的科学性设计要从这两个"法"上做文章,可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所教的学生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
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
作者:
饶志华
来源:
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党内
共产主义
政党
困境
党员数量
党员质量
工人阶级
-
描述:
“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我们曾不止一次地重新登记党员,以便把这种‘混进党里来的人’驱除出去,只让有觉悟的真正忠于共产主义的人留在党内。”
-
转变中的戏谑
-
作者:
卢巴·卡特里布
甘霞明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摩登时代
喜剧演员
杜尚
里丁
电影史
里芬施塔尔
麦卡锡
爱森斯坦
迪士尼
《白雪公主》
-
描述:
当代艺术中出现的滑稽可以追溯到达达对哑喜剧和早期动画噱头的迷恋。2012年,在纽约的格林·纳夫塔里美术馆举办的格里丁“秋季展”中,当参观者踩到底座上的杠杆时,会听到一声闷响,杠杆使雕塑飞向地板。摔坏的作品就一直摆在那里,直到有人把它们放回原
-
边缘与主流——凯斯·伯克哈特的艺术
-
作者:
刘海平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艺术家
女性艺术家
玛丽娜
男性形象
拼贴
伯克
艺术创作
女性主义思想
数字媒体艺术
视觉艺术
-
描述:
。伯克哈特是一位勤奋、多才多艺的艺术家,除了视觉艺术,她也常常写作诗歌和小说。总体来说,她的艺术创作体现出了女性主义思想和视角,她关注和表
-
思考的空间——与伯纳德·威廉姆斯的对话
-
作者:
奥尔加·斯蒂芬
秦韵佳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现实
非裔美国人
装置艺术
个体身份
威廉姆斯
奥尔加
抽象表现主义
伯纳德
埃尔
艺术形式
-
描述:
通过绘画、雕塑和装置艺术,伯纳德·威廉姆斯(Bernard Williams)探索着美国历史与文化的复杂状态。在这些宽广的领域里,他的作品寻求一种永远开放的对话——解决身份认同,拉平层级,追问作为集体的“我们”究竟是谁。冒险、探险、征服、个体身份、特权、机械发
-
玛莎·佩尔斯:极致的改造与变革
-
作者:
卡伦·威尔金
詹蕤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颈椎融合
学校教学设施
佩尔
罗梅罗
迫于无奈
身体状况
女性世界
象征意义
超现实主义
玛莎
-
描述:
自2008年初至2010年中,玛莎·佩尔斯(Marsha Pels)在底特律任雕塑教授。学校教学设施不全,因此她添置了一些新的设施。她所移居的城市动荡不安,加之她的身体状况也不太好,那段日子过得并不开心。“在我看来,那座城市破败不堪、萧条零落。在那儿生活和工作期间,我迫于无奈做了一次颈椎融合手
-
中青年雕塑家·翟庆喜
-
作者:
唐凌
郅敏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哲学
艺术之路
学术阵地
西方现代主义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院
艺术功力
艺术语言
艺术品格
具象雕塑
-
描述:
最早接受和消化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学术阵地,在传统和当代之间,翟庆喜先生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艺术之路,观者可以从精湛的艺术中感受到雕塑家真诚而独立的艺术品格。
-
大道窄门
-
作者:
焦兴涛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主义时期
艺术实践
杜尚
装置艺术
当代文化语境
伊斯
技艺性
渐行渐远
《无题》
现成品
-
描述:
“我想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余华耶稣说:“引到灭亡的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的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在今天,雕塑这个概念的内涵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边界不断被消解,但是,这个词之所以仍然为大家所使用,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把“雕塑”当成了一个不断
-
多重现实中的无尽对话——对“真实的赝品”再次解读
-
作者:
李笑男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现代世界
当代雕塑
超级写实主义
外部性
“形而上学”
上帝之死
现代艺术
转化问题
现成品
-
描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代雕塑极为重要的特征便在于日常生活的转化问题,其本质内在在于现代主义艺术向后现代艺术转化的大特征之中,对业已在高级艺术中消失的现实生活的追回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走向之一。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