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 】搜索到相关结果 1053 条
古代艺术中的“对鸟”主题:从史前玉佩饰说起
作者:
王仁湘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史前
研究者
主题
太阳崇拜
蚩尤
佩饰
石家河文化
古代艺术
出土
描述:
黄金有价玉无价,近些年的考古与文物研究乃至古物收藏中,掀起了一浪高出一浪的崇尚古玉文化的热潮。玉石之物,原本不过是一种自然天
广彩瓷:中国瓷器收藏中的“非主流”
作者:
刘卓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人
乾隆时期
彩瓷
景德镇
广州
收藏
中国传统
非主流
外销瓷
中国瓷器
描述:
广彩瓷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它产生于清代康熙年间,雍正时期初具风貌,成熟于乾隆时期,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在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各种彩瓷艺术的影响下脱颖而出的低温釉上彩瓷。作为专门出口外销的瓷器,广彩瓷融合了中西方艺术风格,华丽绚彩、金碧辉煌,深受西方人的喜爱。
吕金泉陶瓷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美术家协会
协会会员
陶瓷艺术
副主席
中国美术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
描述:
吕金泉 博士、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吕金泉陶瓷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美术家协会
协会会员
陶瓷艺术
副主席
中国美术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
描述:
吕金泉博士、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程云青花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专科学校
景德镇
江西省
教研室主任
陶瓷艺术
陶瓷美术
工艺美术
中国古陶瓷
国画作品
师范大学
描述:
程云1957年生于景德镇陶瓷美术世家,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教授、陶瓷艺术教研室主任 。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岭陶艺学会理事。国画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作品获国
早期毕加索油画成为佳士得印象主义&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的焦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艺术
初期阶段
毕加索
印象主义
早期
拍卖会
焦点
油画
描述:
纽约讯——毕加索(1881—1973)的杰出画作"Lesenfants et les jouets"成为佳士得5月4日举行的印象主义 和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的焦点,该作品绘制于1901年春,那时毕加索才19岁,正值其成功的初期阶段。绘画主题 是艺术家对于孩子的描绘,这是其最早、最精心绘制的主题 之一。
王家增原色油画作品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材料构成
语言方式
艺术家
回声
主题表现
色彩搭配
历史画
作品
画面构图
油画
描述:
王家增原色油画作品展
山艺术文教基金藏俄罗斯油画巡展到京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界
收藏
俄罗斯油画
艺术家
美术学院
前苏联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
世纪美术
基金会
描述:
具有现实主义 和充满人文情愫的俄罗斯美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俄国十月革命前和前苏联时期的优秀美术作品,曾对我国20世纪美术有广泛而积极的影响。1 g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文学艺术界把前苏联的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 文艺作
王鑫生意象现实主义的文化跨越
作者:
尚辉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跨越
母体文化
现实主义
艺术家
当代艺术
中西结合
艺术创作
中国画
意象
油画
描述:
跨文化现象是今天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带有普遍性的一个问题。美术中的跨文化现象,更多地出现在旅居、定居或移民到国外的一些美术家的创作上。一方面,这些在国外生活与工作的美术家为适应异域的文化生存而自觉与不自觉地去表达所在国的人文情感,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也多半追随所在国的流行艺术样式;另一方面,这些美术家又十分自然地流露出母体文化的审美情感,甚至于一些最基本的艺术判断与艺术崇尚也都摆脱不了母体文化的影响。这样就形成了这些美术家艺术创作的跨文化特征。
印象·写意
作者:
彭锋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中国画家
主动学习
印象派
写意
油画创作
描述:
将国画写意与印象派油画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的油画语言和意境,这是自从中国画家主动 学习油画以来,好几代人努力的方向。在美国从事油画创作和教育的王鑫生先生,也在沿着这条道路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