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保   苏州河   雕塑作品   环境保护知识   梦清园   主题公园   治理工程   占地面积  
描述: 6月24日,上海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正式落成向公众开放。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占地面积86公顷。园内苏州河展示中心,集中了大量珍贵史料、照片、实物和精心创作的雕塑作品,描述了苏州河流域数百年来的沧桑
当代雕塑(22)
作者: 安德鲁·考西   芷子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塞尔   威尼斯双年展   意大利   美术学院   表现主义绘画   时代精神   50年代   雕塑  
描述: 第8章物体与身体精神与物质1980年,自50年代以来,绘画第一次显得比雕塑更有活力。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和格奥尔格·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1938—)作为德国绘画的代表出席1980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皇家美术学院的绘画的新精神展览在1982年卡塞尔文献展上的强力出击,
野性的三维空间:威廉·德库宁的雕塑
作者: 杨特文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空间   威廉   标志性   抽象表现主义   野性   制作   雕塑  
描述: 1972年,抽象表现主义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威廉·德库宁,制作了一件名为《掘蛤者》的雕塑。在他一生为数不多的雕塑中,这是一件有着转折性意义的作品。在制作雕塑的时候,德库宁是用黏性的,几
当代雕塑(21)
作者: 安德鲁·考西   芷子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德华   纪念碑   模仿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后现代主义   雕塑   公共艺术  
描述: 纪念碑的回归?1945年以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和东欧在公共艺术中对传统具象形式的挪用,从一开始就被认为在西方做这样的纪念碑不是不可能,但非常困难。无名政治受难者纪念碑竞标的失败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爱德华·凯因霍尔兹的《移动的战争纪念碑》
卡尔利斯·雷凯维茨的新雕塑
作者: 卡伦·威尔金   景晓萌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主题   空间   装置  
描述: 卡尔利斯·雷凯维茨(Karlis Rekevics)的新雕塑采用装置的形式,运用石膏、灯泡和木材等现成品,模拟城市环境中随处可见却又常被人忽略的角落,以夸张的尺度和变幻的光影,营造神秘而焦虑的气氛。雷凯维茨的创作不仅依靠这些物质材料,作品所处的空间也成为创作的一部分,身处其中,就会发现雷凯维茨作品的建筑性隐喻。他试图通过对材料的奇异组合来推翻田园牧歌式的知觉,将城市中的熟悉结构加以陌生的重组,暗示出工业文明为城市带来的负面效应。
不明确的政治性——本·朗兰德兹与尼基·贝尔访谈
作者: 林子杰   常洁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雕塑作品   积极主动   贝尔   共同学习   雕塑家   兰德   工业学校  
描述: 英国雕塑家本·朗兰德兹(Ben Langlands)与尼基·贝尔(Nikki Bell)的雕塑作品,试图表达这样一种关系:我们不仅占据我们工作与生活的空间,我们还积极主动地与他们发生关联。我们栖息于建筑中,并为它所影响。他们将纯粹的快乐注入到雕塑作品中。二人出生于
鲍格才画廊展出安东尼奥·卡诺瓦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东尼奥   画廊   意大利   新古典主义   雕塑家   作品  
描述: 2007年年底,罗马鲍格才展出了新古典主义的重要人物、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1757-1822)的作品,展期至2008年2月3日。今天作为鲍格才画廊的鲍格才别墅
转换的范式——康拉德·肖克洛斯访谈
作者: 安德烈·贝利尼   李伟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而上学   边缘学科   复杂系统   克洛   康拉德   经验主义哲学   参观者   理性  
描述: 专注于科学与哲学边缘学科,康拉德·肖克洛斯(Conrad Shawcross)的结构机械雕塑对影响我们生活的实用经验主义哲学系统提出了质疑。尽管最初显示出理性和功能性,但他的那种复杂系统,最终对所有
新劳作:安妮·威尔逊的作品
作者: 保利·乌尔里奇   林子杰   常洁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实践   纤维材料   艺术家   威尔逊   作品   安妮   女性主义   极少主义  
描述: 安妮·威尔逊(Anne Wilson)无可挑剔的雕塑是以美学革命为背景的,这场革命是由后极少主义艺术家、女性主义艺术家和纤维艺术家在1960、70年代共同掀起的。他们青睐柔韧而有表现力的纤维材料去
现实主义油画家 陈可之
作者: 陈可之   来源: 艺术沙龙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峡   系列   内在原因   现实主义   艺术家   观照自然   创作   绘画   哲理   油画  
描述: 陈可之的三峡油画陈可之的三峡远古系列,试图以绘画的可视形象语言进行哲理与诗意的思考,追问苍茫大地的深邃奥秘,拓展了绘画的表现领域与精神空间,也拓展了现代人的审美视野。以现代审美意识观照自然,品味自然创造力的非凡与伟大,是画家的不懈诉求,其中也蕴涵
< 1 2 3 ... 20 21 22 ... 64 65 6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