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搜索到相关结果 656 条
-
丁炜绘画的现代寓言色彩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
人性
绘画方式
色彩
存在主义
艺术表现
现代寓言
克尔凯郭尔
艺术语言
作品
-
描述:
丁炜是一位善于独立思考、有着敏锐直觉的年轻画家。他的油画,用虚构的对象和象外之意,表现同他的年龄和他的阅历不大相称的情怀。这种情怀是对人生和人性的追问和质疑。他的艺术品格,有别于众多同龄画家追求轻薄艳俗的习气。他的代表作富有想象力,构思奇特而不怪诞,情调深沉而不阴郁,内容幽默而不浅陋。他的画风带有蒙克、凯尔希纳的强烈和万徒勒里的单纯与质朴。——彭德
-
徐伟德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徽师范大学
艺术设计学
上海
中国香港
主要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
东西方艺术
拍卖公司
艺术品
中国油画
-
描述:
、艺术设计创意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炎黄画院副院长。其主要作品《青春之路》、《秋韵》先后入选第六,第八、第十届全国美术大展。1996年起,作品参加英国苏富比、美国东西方艺术中心、中国香港十三艺廊,上海
-
试论场所理论
-
作者:
王亚红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舒尔茨
理论家
后现代主义思潮
设计领域
西方社会
场所
60年代
学理论
-
描述:
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后现代主义思潮异彩纷呈。以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为代表的场所理论就是其中之一,它是诺伯格·舒尔茨将现象学理论引入到建筑设计领域的成果。以下,笔者将从场所理论产生的条件和场所理论的内容两方面进行论述。
-
论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
-
作者:
周太山
来源:
求实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基本任务
根本途径
重要意义
恩格斯
民族化
-
描述:
恩格斯十分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确定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基本任务,即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各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各国具体化,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各国
-
关注人生 直面生活:淡议周武发写实主义油画特色
-
作者:
郭杨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常事务
真实生活
周武发
写实主义
人生
社会责任感
油画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
描述:
发的油画《菜市系列》,均是近两米的大幅作品。谈及为何对表现菜市主题情有独钟时,周武发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必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各类人的生存状态。”
-
光,在油画中的作用
-
作者:
侯旭东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观情感
油画艺术
审美作用
艺术家
艺术形象
视觉表现
造型元素
作品内涵
-
描述:
光,是产生视觉现象的基础,绘画通过对光照的模拟,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在油画艺术中,各种造型元素的视觉表现与光的联系密不可分。艺术家注重的造型与色彩问题,究其根源便是对光线的运用和表现。光线,不仅是艺术家解决造型的方式、表现自然的手段,也是艺术家表达主观情
-
古典性·当代性
-
作者:
张晓凌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州美术学院
写实主义风格
古典性
油画作品展
当代性
中国油画学会
艺术格调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又现代,代表作有《落叶的春天》、《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记忆》等。其写实主义风格为中国油画界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
蒙克名画《呐喊》和《圣母》即将复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斯陆
爱德华
博物馆
圣母
蒙克
名画
《呐喊》
表现主义
-
描述:
挪威首都奥斯陆市的蒙克博物馆近日声明,挪威表现主义大师爱德华·蒙克的名画《呐喊》和《圣母》经修复后将于今年5月在博物馆复展。声明说,这两幅油画“艰巨而耗时”的修复即将完成,将于5月23~9
-
雕塑是一种观念:管窥法国当代著名雕塑大师塞萨尔·巴尔达西尼
-
作者:
郑元智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塞萨尔·
法国
艺术家
现代主义
雕塑家
巴尔达西尼
-
描述:
无论他的观念如何古典……无论他多么重视工艺技术,塞萨尔都面对一个重要的议题:雕塑不再只是一种具有完美比例、完美质感的艺术创作,而更是一种观念。——卡特琳·米勒
-
艺术连接人类:美国大型户外雕塑艺术家乔纳森·博罗夫斯基访谈录
-
作者:
周文翰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访谈录
户外
连接
艺术家
人类
乐观主义精神
雕塑
-
描述:
无论是艺术品成为智慧游戏的今天,还是观念艺术风行的上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家乔纳森·博罗夫斯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和19世纪美国诗人惠特曼一样,他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发出个人的声音,却带有强烈的共同气息——对人类的存在持肯定和期盼的乐观主义精神。
<
1
2
3
...
15
16
17
...
64
65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