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搜索到相关结果 14108 条
-
预言家的悲剧
-
作者:
张琳
来源:
海燕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家
美学家
系主任
文艺理论家
吕荧
青岛市
人民日报
大连
胡风
山东大学
-
描述:
头几年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说是青岛市建了一座文化公园,里边有不少曾在青岛工作过的文化人的雕塑。我数了一下,光点名的就有二十多位:华岗、陆侃如、冯沅君、王统照、萧红等,但是没有曾在大连工作过一年,接着就在青岛山东大学任中文系主任的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吕荧先生。
-
谈变形艺术
-
作者:
张卿
来源: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标志设计
资本主义
装饰变形
毕加索
对比联想
生活积累
再造想象
接近联想
装饰艺术
平面构成
-
描述:
在五彩缤纷的当今社会中,在人们生活的许多领域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抽象的艺术品或变形装饰艺术.若干年前在我们这块古老的东方大陆上还被人们视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糟粕的变形艺术,以其独特的魁力迅速地闯入人们的视线,并获得许多人的喜爱.
-
传承与拓展:新中国60年美术之路(下)
-
作者:
易晴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性话语
三十年
新时期
美术新潮
现实主义
新中国
中央美术学院
现代主义
中国美术史
美术史学
-
描述:
易晴: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创作在新中国雕塑史上占据怎样特殊的地位?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1951年至1958年,以梁思成、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萧传玖等人为主体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群体,在
-
中国雕塑的方向
-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主观世界
文化观
整体呈现
视觉特性
中国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美术作品
雕塑
-
描述:
然而,作为艺术作品的场和展览的场则是属人文范畴,是精神、感受范围的概念。它的存在只能意会。每尊雕塑折射着每位作者的主观世界和情感,共处一个空间,仿佛艺术家聚会,各自以无声的语言阐发自己的文化观与创新
-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成立
-
作者:
石头
张啸涛
胡明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中华民族
中国民主同盟
研究院
创作与教学
中国艺术
美术理论
雕塑家
吴为
文化部
-
描述:
5月28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自全国人大、文化部、建设部、中国文联的领导和我国学术界、文艺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从海外赶赴而来的艺术家们齐集一堂,共襄盛举,一同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成立典礼。中国雕塑院成立的缘起,乃在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了更好地发展其艺术科研,创作、教育三位一体的宏阔格局,推进中国雕塑艺术创作和教学在新世纪的中国全
-
新十年以来国产青春电影中的“新伤痕叙事”
-
作者:
乔真
袁智忠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春电影
伦理
新伤痕主义
-
描述:
"伤痕"叙事由最初的病理范畴延伸到了文学、绘画、雕塑、电影等各个艺术领域。随着世界大融合和中国国门的开放,西方文化不断渗入中国社会,新一代年轻人所接受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夹缝中挣扎着发生了变化。除了与南京大屠杀、"文革"以及唐山大地震这些重大历史伤痕有关的艺术作品以外,关注青少年成长伤痕的"青春疼痛文学"开始出现。到了21世纪初,在电影中渐渐展现出了更明显、更多元的青春伤痕,产生这些伤痕的原因包括了家庭离婚率的增高、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的金钱化等。本文立足于伦理学视角,分析和探究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因素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新伤痕叙事"。
-
试论《阴骘文》的德福观
-
作者:
沈亦军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文昌帝君
伦理观
道德规范体系
阴骘
终极关怀
道教
道德信条
官僚士大夫
劝善书
-
描述:
试论《阴骘文》的德福观沈亦军文昌文化,属于中华道学文化的范畴,是中华道学文化的一个重要而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与对文昌帝君的信仰、崇拜和祭祀有关的经文善书、医学医术、祭祀仪礼、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宫祠建筑,以及民间传说、民间习俗、民间庙会等方...
-
油画收藏如何迈好第一步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摘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文昌帝君
伦理观
道德规范体系
阴骘
终极关怀
道教
道德信条
官僚士大夫
劝善书
-
描述:
油画收藏如何迈好第一步
-
两位大师,一幅画,一个时代
-
作者:
姜珂
来源:
中华文摘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文昌帝君
伦理观
道德规范体系
阴骘
终极关怀
道教
道德信条
官僚士大夫
劝善书
-
描述:
举行的北京保利秋拍预展,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艺术市场强劲无比的势头。比如“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夜场”,已经是保利主打的专场,在业界有着良好的品牌效应。而此次以徐悲鸿创作于1951年的《九州无事乐耕耘
-
严培明:中国艺术在世界上无地位可言
-
作者:
陈涛
来源:
中华文摘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文昌帝君
伦理观
道德规范体系
阴骘
终极关怀
道教
道德信条
官僚士大夫
劝善书
-
描述:
严培明:艺术家。1960年生,上海人。1981年移居法国第戎,1981~1986年就读于法国第戎国立美术学院,1988~1989年法国巴黎造型艺术高级研究院学习,1993~1994年意大利罗马法兰西学院学习,1995年至今为法国第戎国立美术学院教授。他也是第一个活着走进卢浮宫做个展的现代艺术家。并且《蒙娜丽莎的葬礼》展出的五幅作品被卢浮宫永久收藏。 地位是积累出来的。为什么中国的艺术家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的美术馆从来没有好好的做过,中国的画廊也是刚兴起,中国的艺术家也是最近几年才在世界上参加展览的,可能还需要时间的一个积累,才能出现很好的艺术家。如果美术馆的发展、画廊的专业性、藏家的收藏眼光不提高,艺术家就没有这个好的发展平台。不是用钱去衡量的,其实知识分子是不尊重金钱的,尊重一个人的天分,一个人的地位不是用金钱所追求的,地位是由他的作品决定的,最重要的是作品。 社会平衡造就艺术家 搜狐艺术:现在是艺术热还是怎么样? 严培明: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展览、媒体报道、电视传播都在讲艺术家怎么样。当社会开始平衡的时候,艺术家也出现得比较多一点。 搜狐艺术:平衡是指职业上还是社会发展到现阶段艺术家的功能性的体现? 严培明:在前二十年当中,中国艺术完全处于边缘的,当时的三十年以前,上海美院招生二十个人或者十几个人,浙江美院油画系就招五六个人,这么大一个国家,招五六个人,那是不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