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体建构 】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当我们说“艺术家”,我们在说什么?
作者:
刘礼宾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坛
杜尚
现代主义艺术
上帝死了
主体建构
中央美术学院
社会地位
虚无感
马蒂斯
阐释模式
描述:
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家"这个称呼开始在欧洲获得独立身份,经历过现代主义的"艺术英雄"阶段,"艺术家"获得更加自由的空间,强调"艺术自律"的现代主义艺术史无疑慢慢将这些艺术家奉上了神坛。从尼采说"上帝死了!"之后,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侵占了神坛的一角。尽管在中世纪以及以前,他们更多是为神坛服务的奴婢。自古以来,中国的职业"画家"、"雕塑家"(或者统称为"职业艺术家")从来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只是更多文人介入绘画,才使其地位得以抬升,但是他们身份的真正获得要到了20世纪。西方的
后语境 K11艺术村群展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坛
杜尚
现代主义艺术
上帝死了
主体建构
中央美术学院
社会地位
虚无感
马蒂斯
阐释模式
描述:
由K11 Art Foundation及K11艺术村主办的“后语境—扩展的边界和风化的故土”展览于2013年12月7日在武汉K11艺术村拉开帷幕,本次展览邀请了蓝庆伟担任策展人,挑选了武汉及贵阳艺术村18位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70余件绘画、雕塑、装置等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自2010年起K11 Art Foundation分别于武汉和贵阳设立了K11艺术村,免费提供多间工作室给青年艺术家们创作使用,迄今为止已有20余位中外艺术家们在此进行驻地创作。
于凡推荐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坛
杜尚
现代主义艺术
上帝死了
主体建构
中央美术学院
社会地位
虚无感
马蒂斯
阐释模式
描述:
沙伟臣 多向度的触角 沙伟臣的作品如果放在联展中,那只能是管中窥豹。在风格化图式盛行的当代艺术圈中像他这样真正从观念入手,能自由地运用各种媒介语言的年轻艺术家并不多,无论绘画、雕塑、装置还是影像,他都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并以不断游走为乐。我相信如果他命定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就不要期望他迅速长高,而是首先要把根扎得又深又广。
徐彬 灵魂的模样
作者:
坚果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坛
杜尚
现代主义艺术
上帝死了
主体建构
中央美术学院
社会地位
虚无感
马蒂斯
阐释模式
描述:
面对徐彬的作品 自远而观,粗糙皱缩的表面 犹如坍圮的城墙或是剥落的枯干 而比例纤细的形体 同时又展现出一种与观者之间荒芜的疏离 幻觉和通感的刺激反而让雕塑本身 更接近于远观所见的真实 低沉的诵经声和浑厚的喇叭声指引着红山的方向,白墙红瓦的建筑随山势而起,严实的墙体对立着现实与虚幻的疆域——布达拉宫的神秘让人望而却步。蓝天白云下,朝圣者双手合十,三步一磕,口念经文,朝向前方。 简单纯粹,打动人心,这是徐彬“朝圣者”系列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