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雷人的公共雕塑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校园   世博园   中国馆   建筑   地标   望京   雕塑  
描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各个城市除了地标性建筑外,也开始重视地标性雕塑了,于是像“望京欢迎您”这样把世博园中国馆“压扁拔高”的雕塑拔地而起;而大学校园里那些女孩读书和喂鸽子造型的雕塑也悄然走出草坪,新一批更宏大的雕塑挺身而出,或许还带着歌功颂德的色彩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伏尔泰的解放
作者: 张丽群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形象   立体主义   雕塑作品   毕业   中国美术学院   逻辑关系   海盗  
描述: 这一届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展上,有一组雕塑作品爆红网络,经典的石膏形象如伏尔泰、海盗、阿格里巴等被以一种扭曲滑稽的形象再现,一方面使得习惯了古典审美的观众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实验派与好热闹的网民
凝铸的温度—中国第二代雕塑家司徒杰
作者: 刘礼宾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形象   立体主义   雕塑作品   毕业   中国美术学院   逻辑关系   海盗  
描述: Dudige)学习。1941年在缅甸仰光拜曾竹韶先生为师。1945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专雕塑科。1948年起,司徒杰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建国后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直至20世纪80年末,教学时间长达40年,在这期间,培养了盛杨、张得蒂、包泡、展望、尹刚等中央美术学院历代雕塑家。
运动中的雕塑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形象   立体主义   雕塑作品   毕业   中国美术学院   逻辑关系   海盗  
描述: 运动的雕塑
刘韡:作品是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作者: 孙源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型空间   最大规模   艺术家   艺术中心   感知   雕塑   参展作品   世界  
描述: 其实你创造不了什么,所有东西都是已经存在的了,就看你怎么来看它,从什么角度看它,你怎么通过自己的手段把它精准地展现出来。 ——刘韡 中国当代最具先锋力量的艺术家之一刘韡(1972年生于北京)的大型
玩意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型空间   最大规模   艺术家   艺术中心   感知   雕塑   参展作品   世界  
描述: CIC鹿特丹办事处的多彩雕塑花园来自鹿特丹的studiospass近日为剑桥创意中心(CIC)位于鹿特丹的办事处设计了起居空间,空间墙壁上挂着带有矩形渐变图案的定制印花地毯,这一设计也是设计师
济安·劳伦佐·贝尔尼尼陶土雕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型空间   最大规模   艺术家   艺术中心   感知   雕塑   参展作品   世界  
描述: 济安·劳伦佐·贝尔尼尼陶土雕塑展
帝国时代:秦汉中国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艺术   帝国时代   中华文明   建筑模型   古代中国   秦汉   人体解剖学  
描述: 巨变中华文明。展览展出了中国32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珍藏的陶器、金属器、织物、雕塑、绘画、书法,以及建筑模型等物品。其中大部分展品首次在海外展出。展品,以人体解剖学般精确塑造的秦始皇兵马俑,让人们不禁想起希腊罗马时期由亚历山大大帝带入亚洲的那种雕塑风格与手法。
质朴与温度——林毓豪回顾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度   创作题材   俄罗斯   新中国   印象派   艺术语言   人物肖像   美术馆  
描述: 林毓豪(1940—1997)出生于海南黄流镇。他是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美术专业从业者,一生热爱雕塑和绘画,活跃于上个世纪的七十至九十年代。由于时代的原因,他的艺术语言深受俄罗斯及印象派影响,创作题材主要
喻红的一场游园惊梦
作者: 王蕊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雕塑作品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游园   创作   美术馆  
描述: 艺术家喻红个展《游园惊梦》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策展,展出了艺术家近两年创作的19件架上绘画作品,及远赴捷克创作的3件玻璃雕塑作品。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