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搜索到相关结果 4216 条
-
吴大羽:美在天上,有如云朵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
插图编辑
江苏宜兴
勤工俭学
香港
法国
中国艺术
专科学校
作品
林风眠
-
描述:
雕塑大师波尔代尔工作室学习。1927年回国,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与林风眠、潘天寿等一同致力于现代中国艺术的改革与发展。除了创作之外,他亦培育出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第二代兼融中西艺术的画坛翘楚。
-
文化价值的实现:挥洒真实,为时代造像——青年油画家赵晓东艺术论略
-
作者:
龙红
王玲娟
来源:
艺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缘人
赵晓东
平视
人文关怀
农民工
中国油画
-
描述:
青年艺术家赵晓东先生的油画创作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写实性极强的主体呈现,赖依于其绘画性极强的技法支撑,让人能充分地感受到"准确"与"具象"的魅力.唯其"平视",保持了一种画家与现实社会生活中诸对象的平静密切对话状态,一方面使真实性获得了保障,另一方面当然地体现出作者对主体人物的切实的人文关怀.
-
中国传统雕塑技法保护的紧迫性研究
-
作者:
梁倩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艺术
轻松随意
师承关系
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技法
表现自我
拜师学艺
艺术形式
佛教造像
绘画性
-
描述:
一、中国传统雕塑技法概述中国传统佛教雕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以来,逐渐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而佛教造像自然也成为最为兴盛的艺术形式.传统雕塑技法大多都是靠师傅带徒弟的古老形式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而有很多技法业已失传,只能靠残存的作品对当时的制作方法加以分...
-
明清古镇的奇葩
-
作者:
高莉娜
来源:
中国建设信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贵州省
中国古代
黎平会议
会馆
文化旅游
古城墙
明清时期
保护
建筑群
-
描述:
可持续性的,城市功能分工合理的中国古代县城优秀建筑群,集中体现中国传统商业特色的商业重镇,同时古城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基地,适应居民生活,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居住区。 德凤古城的保护与规划措施
-
描绘纯美的女儿国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绘画
画家
描绘
中国画
-
描述:
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崭露头角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他着眼于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在两者的契合点上参悟因革.尊重传统而不束于旧范。
-
青花瓷
-
作者:
霍庆涛
邢振涛
来源: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新人类
青花瓷
点燃
古文化
新生代
中国
-
描述: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一曲《青花瓷》刮来的“中国风”为流行乐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元素.也造就了新一代的流行乐天王周杰伦。中国的词配上现代的曲风.迅速征服了80、90后一代新新人类.也点燃了新生代对中国古文化的热爱和探究.这是有很积极意义的。
-
国内外设计名家共同打造2011西安世园会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席设计师
标志性建筑
西安
世界园艺博览会
主体工程
国内外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描述: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体工程已经封顶。这些作品出自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锦秋.全球景观都市主义领军人物、英国普军斯马公司首席设计师伊娃等国内外名家之手。世园会四大标志性建筑中,长安塔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以“新
-
幽默的雕塑
-
作者:
欧文·沃姆
来源: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
设计
分钟
年代
艺术馆
幽默
艺术中心
欧文
雕塑
美术馆
-
描述:
《中装》:刚开始做"一分钟雕塑"是怎么想的?最初的想法是什么?欧文·沃姆:最早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时候还不叫"一分钟雕塑",而
-
名家书画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教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公共关系
广西师范大学
中国画家
工笔重彩画
名家书画
国画专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描述:
黄坚,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霍春阳传统绘画研究室,现为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
宽容是爱
-
作者:
邹景恒
郑晓丽
来源:
中国教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点中学
父亲
教学经验
校长
办公室
宽容
闲杂人员
天气异常
离家出走
问题学生
-
描述:
这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一天校长找到我,说准备安排一个从某重点中学转来的学生到我班。凭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途转学来的学生,十有八九是"问题学生";果不然,当我随校长来到办公室时,看到一个长发及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