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杂谈秋拍
作者: 连子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塔吉克   上升趋势   预展   成交额   公司业绩   艺术家   高价   拍卖人   作品   中国油画  
描述: 趋势:中国嘉德从17.45亿元升至23.97亿元;北京保利从23.1亿元到28.7亿元;北京匡时增幅最明显,成交额翻了一倍多。在令人振奋的成绩之外,其实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现象。天价个案谈拍卖自然会
在批判中前进
作者: 梁艳桃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铁栅栏   油画家   进馆   何多苓   社会历史环境   周思聪   中国美协   中国美术馆   阶级敌人   孙本长  
描述: 了一件有趣的事。在中国美术馆内正在展出"建国三十周年第五届全国美展",馆外公园的铁栅栏上,却起起伏伏地挂满了奇怪的油画、水墨画、木刻和木雕。这些怪东西吸引了不少路过或打算进馆看展览的观众。这就是星星美展
承古通今得自真
作者: 刘军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野兽派   油画艺术   留学欧洲   油画笔   绘画观念   中国画家   艺术创作   油画创作   马蒂斯   日本画  
描述: ,其实他还是一位早期留学海外研习油画的先行者。在用油彩、油画笔这些西画创作媒介进行艺术创作,并在作品呈现浓郁的中国艺术的韵味和古意方面,丁衍庸进行了深入的探索。1902年生于广东茂名的丁衍庸,自幼便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1920年中学毕业后,经叔父建议留学日本。是年秋抵达东京后,先学习日语,继
游历·传神——感受生命本身的美好
作者: 岳洁琼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画骨   人制   王颖   工笔重彩   中央美术学院   文化自信   国画系   水墨语言   胡勃  
描述: 王颖生的这批作品以小见大,唤醒我们感受生命本身的美好。"游历·传神——王颖生水墨人物金箔卡纸作品特展",展出的是王颖生近几年在金箔卡纸上创作的水墨人物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一种文化自信的气度,是他以往多年创作思考、感悟的精华浓缩,尺幅虽小却令人回味隽永。王颖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工笔
多项选择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画骨   人制   王颖   工笔重彩   中央美术学院   文化自信   国画系   水墨语言   胡勃  
描述: “多向选择——当代新水墨提名展”于今年5月份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成功举办,展览由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玺·美术馆、北京雅遵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国电力传媒集团艺术中心
多向选择
作者: 暂无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提名推荐   绘画语言   工笔重彩画   北京画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电力   中国人物画   王犁   提名展   文化传媒  
描述: "多向选择——当代新水墨提名展"于今年5月份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成功举办,展览由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玺·美术馆、北京雅遵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国电力传媒集团艺术中心
定格时间的“雕塑家”
作者: 林佳斌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沙堆   细绳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罗曼   格纳   一朵花   左右摇晃   上海双年展   固有观念  
描述: 不管是爆破、水还是沙,西格纳沉迷于这些无法固定的"易逝"的材料,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固定成瞬间的雕塑。他并没有剥夺这个材质的灵活性和流动性,而是打破了固有观念,扩宽边界的可能性探索,延伸了雕塑的概念。
简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学院   中国传统文化   恒通   建筑学院   中国画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前沿阵地   人文学院   美术馆馆长   千里之行  
描述: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经历了3个多月的准备,Hi艺术中心正式落户恒通商务园B36艺术大楼,一场"新雕塑"为空间拉开的帷幕。新一代雕塑家们正在让雕塑成为最当代的一种艺术化的倾诉方式。如果绘画
渐渐,走到户外
作者: 林霖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单元   展览场地   博蒙特   装置艺术   塞维利亚   我和我的影子   资金投入   洛克菲勒中心   当代艺术家   视觉艺术  
描述: 有人会问:"把大量资源、资金投入到这些雕塑或者姑且称之为艺术品的东西上,是否值得?"这问题的答案,恐怕得取决于你是喜欢能被大众接受又乐于亲近的萌态雕塑,还是严肃的纪念碑?要介绍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不如直接看他作品。他的雕塑性格鲜明,既充满想象力的天马行空、又有现实的拉扯与张力。有一种"渐渐消失"的雕塑,它们坚硬如钢铁、水泥石,在你面前忽闪忽现、捉摸不定,那就是安东尼·葛姆雷的雕塑。我们可
诉说冰冷与温暖的夜画
作者: 胜男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深入骨髓   现代大都市   Night   音乐声   舞台设计   传道书   画中   直指人心   机器零件   寂静无声  
描述: 这些作品也表现出"电影性"的特点,一幕幕场景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神秘的故事,诱惑着观众去遐想、去猜测,隐藏在画面背后的种种可能性。如果给来自比利时的视觉艺术家汉斯·欧普·德·贝克(Hans Op de Beeck)的作品贴一个标签的话,那这个词肯定非"孤独"莫属。虽然汉斯的作品多种多样,包括了绘画、摄影、动画、雕塑、大型装置、短篇小说、舞台设计等等各种形式,表现内容也繁杂不一,但是贯穿作品始终,永恒不变的是汉斯所特有的那种独一无二深入骨髓的孤独。时隔5年,比利时视觉艺术家汉斯·欧普·德·贝克又一次在北京798常青画廊举行个展。此次个展以"夜画"(The Night Time Drawings)为题,
< 1 2 3 4 ... 488 489 49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