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搜索到相关结果 2841 条
-
艺术新闻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艺术馆
美术批评
艺术家
批评家
现场表演
后殖民理论
艺术创作
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徐唯辛再现"历史中国众生相"2007年11月18日至12月2日,徐唯辛的个展"历史中国众生相"在今日美术馆展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徐唯辛最新创作的布面油画《历史中国众生相》,以63幅尺寸巨大
-
从象征写实到抒情表现:对詹建俊油画的再认识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发展背景
文字表述
艺术语言
再认
写实
中国油画
抒情
-
描述:
想为詹建俊先生的油画写一点论述文字的念头已有时日了,每每翻阅他的画作资料或在展览中看到他的新作时,便觉得有许多想法要说,特别是结合中国油画50年来的发展背景析评他的艺术。但一旦动笔又觉得困难,觉得
-
清朗的关照——钟耕略的绘画艺术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彩色铅笔
艺术家
绘画艺术
油画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旅居美国纽约近30年的华人艺术家钟耕略,于2006年11月8日至2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个展。这个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清朗的关照——钟耕略的绘画艺术”展,共展出约50件包括油画、色粉笔、彩色铅笔和铅
-
论苏天赐
-
作者:
曹意强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苏天赐
创作实践
中国传统
中国艺术
绘画理论
印象主义
中国绘画
-
描述:
一油画自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或隐或现地改变了我国画家的思维和表现方式,至20世纪,如何参合中西以创造新的中国绘画,成为中国艺术家
-
谈中国工笔花鸟画“藏”境所形成的审美延续性
-
作者:
胡建锋
胡泊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延续性
构图
手法
审美
视觉感受
中国
工笔花鸟画
绘画
-
描述:
目前,在现代工笔花鸟画中常常出现画面中留有“虚白”或截取被画者部分局部于外的视觉现象,这都是绘画中的一种“遮掩”的处理手法,使传统基础上构图与画境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变化,而观者不仅不会质疑它的客观完整性。反而欣然接受了这种处理手法给人们带来的新的视觉感受。
-
真正的艺术——刘士铭雕塑艺术研究
-
作者:
殷双喜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金田起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
艺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家
知识分子家庭
研究生班
-
描述:
刘士铭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1946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受王临乙、滑田友、曾竹韶等名师指导。1953年参
-
“汉唐奇迹”:如何将中国雕塑变成艺术史
-
作者:
方闻[美]
申云艳 译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唐
佛教传入
艺术史
古代中国
哲学
雕塑
佛教思想
-
描述:
两千多年前佛教传入中国,展出了在生活、思想、国家和社会多方面深邃的影响。佛教思想明显地不同于早先中国的宗教和哲学,它向古代中国一些基本观念和理想提出了挑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之直相抵触。[第一段]
-
大师的足迹——曾竹韶先生的艺术生平
-
作者:
曾靖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艺术家
艺术事业
曾竹韶
生平
百年华诞
-
描述:
2007年是曾竹韶先生百年华诞,这位跨世纪的老艺术家与中国同命运,以自己的艺术创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期刊发这篇文章,希望继往学,开来者,议使中国的雕塑艺术事业薪火相传。——编者按
-
一个智者的声音——熊秉明致杨振宁、吴冠中、吴为山书信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信
熊秉明
吴冠中
杨振宁
南京博物院
吴为山
-
描述:
1999年,杨振宁先生参观南京博物院吴为山雕塑馆后便表示要请他的老友熊秉明来南京,他认为熊秉明与吴为山之间的“暗合”体现了两代人的文化认同。2001年经杨振宁先生推介,南京大学聘请熊秉明先生出任南京大学名誉教授。2001年底经吴为山推介,南京大学邀请熊秉明为百年校
-
太行之子——苏高礼的油画艺术
-
作者:
殷双喜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油画艺术
艺术历程
前苏联
中央美术学院
概念化
作品
-
描述:
去欣赏苏先生不同时期的丰富作品,而不要用一个既定的模式去概念化地理解和解释。1966年,苏高礼先生从前苏联回国,开始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至今已经40年了。40年的教学与创作,确立了苏高礼先生在新中国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