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搜索到相关结果 1181 条
-
油画《梦幻曲》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地理
绘画语言
中华文明
“文革”
美术学院
艺术传统
作品
中国知识分子
-
描述:
油画《梦幻曲》
-
董启瑜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作品
复苏后
绘画风格
感受力
水彩画
创作题材
新古典主义
发源地
“转型期”
中国油画
-
描述:
首届中国油画展并载誉归来,凭藉其扎实的功底和敏锐的感受力,创作了一系列风格细腻婉约的油画肖像作品,在国内重要美展中屡屡获奖。画家曾远赴油画发源地——欧洲讲学,为海派画风中之“新古典主义”复苏后最早
-
“中华商业第一街”的雕塑展
-
作者:
周嘉政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结合
年代
中华
雕塑展
旅游
时代风貌
-
描述:
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南京路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闻名遐迩。为了增强“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商业,旅游和文化相结合的内涵,充分反映改芒开放以来城市巨变的时代风貌,在去年成功举办首届雕塑展的基础上
-
任世坤雕塑:《乡村寓言》
-
作者:
王少军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时期
寓言
瞬间
表现
题材
压抑
作品
雕塑
中国美术
-
描述:
认识任世坤是从他的作品开始的,许久以前的某个时期,中国美术界曾有一批以表现农民为题材的作者,任世坤当属这类作者之一,他的这类作品吸引我的注意是因为那里面的确有一种打动人的东西,即便在当时这种题材盛行的情况下,任世坤的作品仍显示出少有的一种气质,尽管在他的作品中都是抓取北方农民的风俗生活
-
都市环境雕塑的流光异彩
-
作者:
阿天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潮
张扬
艺术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
家学
雕塑家
实业家
艺术设计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上海人
-
描述:
李荣平,一位貌不张扬的地道的上海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学会会员。他1989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已成为上海滩环境雕塑设计制造领域的艺术家兼实业家。1995年,伴随着上海都市建设高潮迭起的势头,33岁的李荣平毅然成立了炬冠艺术设
-
榫卯结构——艺术家手记
-
作者:
傅中望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造方法
木材特性
基本结构
技术与艺术
语言符号
艺术家
木质结构
榫卯
中国传统建筑
历史背景
-
描述:
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及其它造物的基本结构,确切地讲是木材特性所导致的一种结点技术,这种技术从古至今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当我将榫卯结构从一个幽远而深厚的历史背景中剥离出来,超越其实用形式的表层诱惑,潜沉到木质结构的原始起点时,我发现:一十存在于技术与艺术,结构与雕塑,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临界点。
-
中国当代雕塑负面现状分析
-
作者:
叶仄辉
来源: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分析
负面现状
-
描述:
”、“主义”逐渐侵蚀着中国当代雕塑的思维方式 ;其次 ,“自我”膜拜意识的膨胀加速了这种负面作用的滋生蔓延 ;最后是市场经济利益的诱惑使雕塑艺术沦落为商品而成为现代雕塑垃圾
-
西方古典文明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
-
作者:
陈恒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
五个阶段
中华文明
古典文明
-
描述:
,从而使自己更具生命力。古典文明虽不及佛学对中华文明所产生的影响 ,但忽略了这种作用却是我们认识上的一大失误。本文就古典文明在中国传播的情况作一分期考察 ,并分析其特征。
-
梅兰芳、茅以升入党记
-
作者:
顾育豹
来源:
学问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茅以升
陈毅副总理
中国京剧院
铁蹄下
民族气节
促膝长谈
中国戏曲研究院
共产主义事业
京剧表演艺术
前半生
-
描述:
(一)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在长达8年的抗战中,隐居于沦陷区上海,蓄须明志,断然摒绝在日军铁蹄下登台演出,以此与日伪残暴邪恶的势力抗争,坚贞不屈,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转眼已是1959年
-
剪叶·剪水·剪花——“剪”字入诗,妙趣无穷
-
作者:
曾庆鸿
来源:
学语文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文课本
作品赏析
思想感情
贺知章
初中
《咏柳》
-
描述:
初中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中引入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将春风比喻为剪叶的剪刀,十分生动传神:在古代诗词中常提到“叶如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