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得】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写实油画的“对抗性”与“不可替代性”
-
作者:
刘欣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对象
客观物象
再现性
不可替代性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艺术形象
对抗性
油画创作
主观情思
-
描述:
油画,作为再现性的艺术,是画家通过再现客观对象,表达主观情思的艺术形式。油画创作,既是画家再现真实,也是表现真实。用油画的艺术手段,再现客观物象,表达主观感受时,不应仅仅满足于类似摄影传达的客观事物的表象。诚然,照相机拍摄的表象,的确是客观世界的现状;对此,人们应该没有异义。
-
精神图谱的诗意构建——刘曙光油画评述
-
作者:
胡泊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器”
创造过程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绘画
“道”
写意
油画
-
描述:
刘曙光1963年生,四川达州人。198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现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西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画院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作品曾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全国写生画展,第二届全国山水·风景画展,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展览,多次获全国及省部级优秀作品奖,被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
从民族化到写意性——中国油画本土化路径浅述
-
作者:
曹钧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师造化
写实主义
艺术创作
中得心源
当代
创作理论
绘画创作
油画
-
描述:
自油画进入中国开始,本土化的进程从未停止。在不同历史时期,油画本土化的环境、动因、特点等都有巨大差别。以清代宫廷油画为例,郎世宁为代表的洋画家尝试削弱光影表现,注重线条运用,尽量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这称得上油画本土化的早期尝试了。不过,这种本土化的尝试囿于宫廷,未成气候。从20世纪初开始,伴随着美术留学生的增多,油画作为西方造型艺术的经典画种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在此基础上的油画本土化遂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