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得】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浅谈简化形式在油画中的表现
-
作者:
檀晓丹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化形式
艺术家
现代艺术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艺术形象
现实美
油画
主观情思
全过程
-
描述:
《历代名画记》中躁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八个字概括了客观现象——艺术意象,即艺术形象的全过程。这就是说,艺术必须来自现实美,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但是,这种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必须先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
-
浅论中国陶瓷花鸟创作
-
作者:
余毅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陶瓷
创作方法
陶瓷工
外师造化
章法
艺术创作
中得心源
工笔花鸟画
写生
写意花鸟画
-
描述:
传统中国陶瓷创作方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陶瓷花鸟创作来讲,就是画家到大自然中体察花、翎毛、草虫的形状结构和神态,以求得造化之理,从体察中产生艺术创作的激情与构思,并通过陶瓷花鸟画这一特定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和抒发自我情感与意念,就是心源的有感之情.在这种大自然与心灵的交融中,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化的境界.这使得陶瓷花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不尽的画外之意.要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高度,就必须加强基本的训练,还须结合进行一些必要的写生、速写和默写,以积累素材,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
写意是情,不是法
-
作者:
马德春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似与不似
工笔画
大写意
外师造化
兴寄
水墨抽象画
中得心源
写意画
中国画
抽象派
-
描述:
"写意"问题的提出"工笔画"、"写意画"的称谓,随处可以听到,久而久之,使人觉得成了一组相对应的概念。工细一类的画,就称为"工笔画";疏简一类的画,就称为"写意画"。"写意画"又有"大写意","小写意"之称,近几年又有"特大写意"、"超大写意"的称谓出现。有一位工笔画家提出,工笔画就不能"写意"吗?因此对"写意"的认识、解读,也就成了不能回避的问题。我曾在"首届全国花鸟画展"的研讨会上提出过这个问题,得到了当时在场的王朝闻老前辈的肯定。因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写意画的发展,现把我对"写意画"的一些思考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和同道。
-
陶瓷山水畫的审美境界浅谈
-
作者:
熊文波
谢美满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每个人
山水画家
生活中
审美境界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自然
作品
中国山水画
工艺美术
-
描述:
生活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两个人同去一个地方面对同一座山写生,畫出的作品却有着不同的风格。或雄强浑厚,或温润秀丽,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气质与学养,面对同一座山心灵会有不同的感受。浏览中国山水畫史,你会发现历史上每个朝代著名的山水畫家对山川景物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真切的感受,对于形与神各自有着不同的体验与感悟。由于每位畫家对自然有着不同的内心感受,形成了每位畫家不同的笔墨程式和对山石结构的不同理解,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山水畫。 中国畫论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了心在创作中积极的主导作用。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先生的山水畫,尤其是大型山水瓷壁畫,以构图取景的壮阔,意境的深远而令人惊叹。他的山水作品都以宏大的、极富装饰性的笔调,描绘浩荡自然山川的美景,使读者恰似凌空俯瞰,一览无余。他笔下烟波浩渺的江湖,两岸景物相映成趣,并以淡墨晕染造成对岸线在云雾中消隐的效果,从而更增图畫视野的开阔之感。更巧妙的是通过透视远近景物描绘的虚实变幻、错落有致,既使景物在畫中再现简约合宜,富有装饰味,又使畫面通过平衡与不平衡,冲突与和谐的更迭、统一,产生无穷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