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国文学作品】搜索到相关结果 1 条
-
画的实体 感觉的创造——关于安尼·英格赫德的画
-
作者:
黄凤祝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学作品
现代社会
水彩画
绘画技巧
自然美
中国画
赫德
成年人
实体
油画
-
描述:
英格赫德从小就学绘画。在少年时,她经常尝试用西方的材料,绘制中国画的风格。当她一九七五年在慕尼黑攻读汉学时,她开始跟业余女画家王玲玲博士学习中国画。在大学读书的年代与毕业后五年时间里,她用在绘画上的时间比较少,大多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业上和把中国文学作品译成德文的工作上。一九八六年后,她多次组织了一系列中西人士的画展,并从中大量地吸取艺术的精灵。从一九八七年到一九九五年,她绘画的发展约可分成七个阶段:(一)炭笔素描与水彩画。(二)麻布油画。(三)羊皮纸油画。(四)木板油画。(五)纸灰剪接画。(六)沙土灰炭木板油画。(七)水墨纸画。虽然,可将她这几年来绘画技巧的发展笼统地分成七个阶段,但他的主题环绕的是生命——动物,特别是人!这里的"人",不是一般概念中的人,而是"有人的与非人性格"的"人",也许是神,是魔鬼或是怪物——现代的人是现代社会中的怪物,因为现代人拥有神怪与童真这不可调和的双重性格。孩童的纯真,是一种未被现代文明扭曲过的人格,而成年人之成为"非人",是他们被现代社会畸形的文化压扁了其精神状态,失去了童真。她用不同的材料与颜色,表达了她对人的感觉。她画人,不是现实中人的写生,而是当代人在她脑袋中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