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全国第三届工笔山水画展”征稿通知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中国工笔画   画展   电话通知   收藏   山水画创作   优秀作品   唐山市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  
描述: 中国工笔山水画创作有着近千年的传承,为弘扬工笔山水画创作的优秀传统,推介工笔山水画创作的新人新作,展示当代工笔山水画创作的新成果,促进工笔山水画的创新与发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唐山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工笔画学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三届工笔山水画展"将在唐山市举办。现将此次展览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唐山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笔画学会承办单位:唐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江淮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二、展览组委会:
“2012全国中国工笔画展”征稿通知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中国工笔画   作者   收藏   沧州市   通知   优秀作品   主办单位   组委会   中国美术  
描述: 2012全国中国工笔画展,旨在积极吸收丰富的艺术营养,在传统中探寻精神的渊源,探索多样化的形式和个性化的语言,以不断追求新的创造。注重在创作中体现传统的韵味与格调,在社会变迁与生活变化中获得持续创作的动力和源泉。从而为工笔画坛增添了新鲜的力量。现将此次展览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论中国工笔画对日本画色彩元素的借鉴
作者: 信苏珊   唐秀玲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色彩元素   日本画  
描述: 近年来,中国现代工笔画在色彩表现、颜料研制、开发等方面,部分地借鉴和吸收了日本画的相关色彩元素,使中国工笔绘画的色彩表现能力得以丰富和提高,成为当今中国画坛引人注目的重要现象之一。文章对日本画的历史演变进程、近现代色彩表现形式和材料技法进行简要概括,并对以色彩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日本绘画给中国工笔画提供的借鉴作基本分析,借以说明中国工笔绘画应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和融入世界文化发展潮流,实现自身更大的提高和突破。
林凡与齐己的诗缘
作者: 叶梦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己   中国工笔画   艺术论   副院长   湖南益阳   特聘教授   美术创作   艺术设计   东方艺术   白鹭  
描述: 书画家林凡 林凡,1931年生于湖南益阳,字翊宇。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法人代表,炎黄书画院副院长,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副院长,人民大学林凡工作室硕士班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原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研究员、南开大学兼职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东方艺术讲座特聘教授。毕生从事书画创作和艺术设计,诗文书画兼工,从艺60年中创作水墨、工笔画作品2000余幅,出版有《林凡艺术》、《林凡集林》三卷十本等个人作品集30余种,发表艺术论文百余篇,参加各种重要展览100多次,获奖多次,在国内及美、澳、日、港、台等地举办个人画展20多次。 一 世界上的人和事,都有一定的机缘。 林凡与齐己。两个益阳人,相隔一千年。一个是唐代高僧,诗歌巨子;一个是当代画家,以工笔重彩闻名于世。林凡与齐己,有千年隔世诗缘。 结缘的契机在白鹭。那是一只从晚唐飞来的千年不死的灵鸟。 在林凡的花鸟画中,白鹭很见功夫。林凡童年在益阳乡居的日子:“漠漠水田飞白鹭”的诗境融入他的心灵。他回忆:推窗一望,田里尽是白鹭。风吹稻叶翻飞,白鹭就像一颗一颗钉子。
名家评郑小娟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湖南长沙   湖南省   表现形式   作品   地域特征   副主席   美术馆   中国美术   大学毕业  
描述: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如果说“温和”是小娟的绘画给人的一种感受,那么这种感受则是凭借她的精心传达而获得的,她的精心并不是工笔的细致,而是对生活的熟知;她的精心也不是工笔的刻意,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自然流露,正如她在电影《周恩来》中令专家倾倒的表演。小娟显然没有完全放弃她已经熟练的装饰语言,而是去掉了装饰绘画中的结体方式和表现形式,更多地吸收了传统文人画的审美意趣,变刻意的描绘为率真的写画,应该说工笔画弃工而入写,是一种境界的提升,而不是一种技法的转变。 杨力舟(中国美协副主席) 郑小娟一直坚持画湖南的民族风情,她的画非常有诗意,她追求传统工笔画技巧和现代绘画的形式感的结合,她对现代生活的认识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加上高野的色调,她追求色调的气氛,所以,感到她的作品富有精神内涵,手法纯熟,有现代感。 孙志钧(首都师大美术学院院长) 郑老师是工笔画代表人物,她作为湖南工笔画的领军人物是不可置疑的。首先,她的画面上呈现的是一种传统和现代以及地域特征的结合,很完美。刚才谈到郑老师的画体现了楚文化的特征,从她的色彩、她的符号,尤其像壁画类的装饰性,又是具体的符号,又是象征性的,包括敦煌壁画的一些因素,我觉得都在她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但又不是很直接的运用,比如说她画人物的那种光的感觉,在敦煌早期的壁画也有这种感觉,这种传统的意义不光是工笔画的传统,更多是我们中国文化、中国传统艺术里面的传统。
浅谈陶瓷工笔人物画
作者: 陈红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不可否认   中国工笔画   基本品质   继承   陶瓷绘画   写意画   中国画   发展   中国工笔人物画  
描述: 近些年来陶瓷工笔画尤其是工笔人物画在现在的大型展览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它、关注它,陶瓷工笔人物画也取得很大的进步这是不可否认的,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画者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应该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态去客观地审视这些是否符合陶瓷绘画的真谛,不跟风是艺术家应具备的一种基本品质,本文试从如何认识工笔人物画、继承、发展等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 1 2 3 ...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