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国工笔】搜索到相关结果 56 条
-
关于当代工笔画的创作状态
-
作者:
涂国喜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笔
中国工笔画
创作状态
色彩
绘画艺术
当代
中国画
艺术形式
绘画创作
随类赋彩
-
描述:
中国工笔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并且这种艺术形式的选择是在华夏文化浸淫下中国人的独特思维方式在绘画艺术中的反映。它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因此在中国绘画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当代工笔画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新人新作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的工笔人用现代人的意识,选择传统,并从民族传统中生发出
-
郭子良其人其画——《新视野——当代名家中国画鉴赏·郭子良集》序
-
作者:
宋玉麟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新视野
江苏省
美展
优秀作品
当代
中国画
写生
学术奖
绘画创作
-
描述:
郭子良,籍贯广东顺德。199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现代工笔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画作品参加第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及各类全国性展览,并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中国艺术大展·历史画与主题创作展"铜奖、"第四届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丹青铜奖、"首届中国写意画展"优秀作品奖、"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学术奖、"江苏省万里写生创作展"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出版多本个人画集。
-
浅谈中国工笔画的用线
-
作者:
田新安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中国工笔画
作品完成
空间
色彩
用线
造型
中国画
阴阳
线条
-
描述:
工笔画属于造型写实、线条严谨、色彩靓丽、描绘细腻的画种,工笔画法是国画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工笔画既然属于国画范畴,那么线条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很多工笔初学者甚至中级学者往往将精力过多的放于画面的色彩、构图等方面,对线的运用不甚严谨,对线条的质感、空间、阴阳等方面也知之甚少,一张作品完成以后因为线条的质
-
喻继高作品欣赏《春满神州》
-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陵瞭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画艺术
中国工笔画
文化艺术事业
江苏省
中国美术家协会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研究院
作品欣赏
-
描述:
喻继高当代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大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和江苏省政府表彰的对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32年喻继高生于江苏铜山县
-
《杨门女将》
-
作者:
王叔晖
来源:
商业文化(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连环画
女画家
人物造型
夸张
新气象
明清
绘画
杨门女将
中国工笔人物画
线描
-
描述:
解说:王叔晖是我国著名的女画家,擅长中国工笔人物画、连环画。绘画人物造型含蓄中略加夸张,线描健劲有力,落墨洁净,设色明艳清雅,一扫明清以来的颓废画风,开一代新气象。
-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
作者:
徐铁岚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特点
创作现状
中国工笔人物画
-
描述:
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绘画种类,随着绘画技巧和理念的不断发展,现代工笔人物画也展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发展面貌。当他中国工笔人物确已经不再满足于延续传统技法,而是更多的倾向于中西合壁的创新发展思路。
-
谈素描因素对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影响
-
作者:
马丽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感
人物造型
表现手段
教学体系
传统工笔人物画
因素
写实素描
中国工笔人物画
造型方法
中国美术
-
描述:
在我国传统的绘画教学体系中,学生要学习绘画,就要拜师傅。拜师和现在的家教、上学截然不同。旧时儿童择日入塾上学,由家长陪送先拜孔夫子像,再拜塾师老师。而拜画家为师傅时,也要举行拜师仪式。摆供品,焚香等,先拜祖师、再拜师父。尽管现代学院教育蓬勃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主流教育体系,但是拜师傅学艺这一习俗一直没有消失,笔者就是从这一路走过来的。尽管当时年纪尚小,但还记得当时恭恭敬敬地给师傅敬茶,师傅接过茶喝了才算完成拜师仪式。从小一直接受的是梅兰竹菊的传统中国画教育,到了初高中又开
-
从边缘走向复兴,当代中国工笔画之非常印象
-
作者:
杨维民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新时期
创新发展
当代中国
新中国
艺术家
改革开放
创作
作品
传统文化
-
描述:
当传统遭遇当代,面对几千年的精华,艺术家如何是好:是继承还是颠覆?在现代语境中,艺术家们对待传统的态度多是否定与颠覆,因为这个观点,导致中国工笔画这个可上溯于战国,成熟于唐宋,式微于清的东方古老画种,近现代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给予工笔画创作以很大程度上的重视,但是从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前的各类大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工笔画作品没能展现出应有的分量是当时普遍的现象,这就从侧面说明了工笔画在20世纪中期发展的状况。
-
论刘金贵的艺术精神和艺术价值
-
作者:
王工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传统绘画
表现内容
中国工笔画
中国画学
工笔重彩画
审美
玉米地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
-
描述:
刘金贵,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工笔人物画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性格与审美经历决定着绘画风格,思维、情感、逻辑、认识、价值决定了表现内容。画风中的淡美、素美、秀美、壮美、凄美、婉约之美或浓艳之美,是画家各自的性格和审美经历决定着的。
-
马为超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中国重彩画
中国工笔画
高研班
工笔重彩画
中央美术学院
学会会员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
中国国家博物馆
-
描述:
男,汉族,1976年8月出生,河北威县人。200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重彩画高研班,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助理,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2002年,作品《金棉》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五届工笔重彩画大展"优秀奖,2002年作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