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凡心所向素履可往
作者: 李福成   来源: 当代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河北师范大学   中国工笔画   山东艺术学院   美术家协会   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   春林  
描述: 刘丽秀外慧中,对专业追求孜孜不倦。她大学毕业工作几年后考取了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的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的工笔人物画家朱兴华教授。朱兴华先生学养深厚,为人为艺都善用其心。刘丽跟随先生学习受益颇多。 刘丽的作品大都是宏幅巨制,画幅大,所画人物众多,都是极耗精力的,但是她却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真。在绘画艺术道路上乐此不疲。
于宁静淡泊中
作者: 路雨年   来源: 当代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花鸟   中国工笔画   入室弟子   审美观照   禅意   工艺美术学院   画意   中国美术家协会   乐观进取   副主席  
描述: 杜凤提,1976年出生于河北省任丘市,毕业于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于中国工笔画院。任丘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著名画家路雨年入室弟子。师从许鸿宾、刘志羲。主攻花鸟,工笔写意皆能。2011年出版《工笔花鸟画集萃》合集,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及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大展并获奖。洒了一片青,又罩了一层蓝,清丽的花,鸣栖的鸟,无数次来来回回的水濡与墨染,她沉醉于此。“意远在能静,境深犹贵曲。咫尺万里遥,天游自绝俗。”中国画需要艺术家在审美观照中创作自己的心灵意象,更应用清静纯净之心
河北沧州被命名为“中国工笔画之城”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中国工笔画   会员   沧州市   河北   20世纪70年代   艺术创作   人才基础  
描述: 日前,沧州市被中国工笔画协会命名为“中国工笔画之城”,这是继“武术之乡”“杂技之乡”后,沧州市获得的又一“国字号”文化招牌。沧州自隋唐起就涌现出韩混、展子虔等画坛名家,历朝历代绘画才俊层出不穷。20世纪70年代,沧州由年画绘制衍生的工笔画艺术创作逐、斩形成,在全国工笔画坛占据了一席之地。之后,一批画家在全国美展屡获歹朱荣,为沧州工笔画艺术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其有中国美协会员46人、省级会员达600余人。全市从事工笔画艺术创作的达到2000余人。据悉,中国工笔画协会沧州写生创作培训基地同日成立。
王氏三兄弟的工笔画
作者: 黄均   来源: 当代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陵十二钗   秦汉时期   中国工笔画   花鸟画   传统技法   工笔重彩画   人物画   衰落   画种   文人画  
描述: 工笔重彩传统技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至唐宋已达到了鼎盛。可是到了元代,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工笔重彩画逐渐衰落,但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今天,这一优秀的传统画种都有其不朽之作熠熠发光。工笔重彩画的衰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画家多
工笔画的发展史及现状刍议
作者: 马静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中国工笔画   花鸟画   绘画技法   色彩   古代绘画   人物画   创作   中国画   发展历史  
描述: 中国工笔画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绘画园地里,是棵最古老的大树.它有过光辉灿烂的年华,也经历过备受摧残凋落的时代.工笔画是以"工"为特征的中国画画体.它以细致的刻画、准确的造型和精微的色彩进行严谨的创作,其作品呈现工整、工细与工丽的画风.中国工笔画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工笔画脱胎于建筑和工艺品,与建筑和工艺有着不解之缘.从美术史的发展来看,秦汉以前的绘画多以工笔或重彩的形式出现,基本上依附于建筑和工艺品.
一花一世界 访画家李学梅
作者: 马宏光   来源: 赤子(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突破与创新   创作实践   中国花鸟画   中国工笔画   创作心态   读书   哲学思想   丈夫   艺术创作   世界  
描述: 李学梅在国画家里面算是特立独行的,这样说的原因有三:其一、斗室之内,潜心作画二十余年,近乎隔离状态,读书、创作、思考,成为她的生活常态;其二、于工笔与写意之间,李学梅历经"师古、师自然、师心"三个阶段的磨砺,终究找到自我,是传承中的突破,是继承上的发展,是有着鲜明个性的思想与艺术上的体验。其三、无功利心的创作实践,使得李学梅更加接近艺术的本真。最起码,这样的创作心态,一直令她很安静,甚或是散淡与闲适的。
中国工笔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丁玲玲   崔华国   来源: 滁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平面设计   中国工笔画   民族性  
描述: 中国工笔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它不仅有丰富的形式,而且还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现代平面设计。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寻找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再发现,再利用,再创造的契合点,将有助于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发展中国平面设计。
论工笔花鸟画意境美感的持续性——兼谈宋画《白头丛竹图》
作者: 林任菁   来源: 东南学术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意境美  
描述: 一人们习惯于把中国画分成“工笔”和“写意”,这已经被认为是中国画的两大基本范畴。①但是,工笔和意笔的二元对立,有时常常被看得过分机械,似乎用笔简约、笔走龙蛇即为“写意”,用笔细密、追求逼真则为“工笔”。这难免给人某种误解,以为工笔画的最高任务就是追求外在的客体的准确性,而写意则一味着眼于主观情感的挥洒。在传统的画论中,写意的文人画往往得到过分的宠爱,而工笔画的艺术成就每每遭到忽视,甚至歧视。早期工笔画曾一度与“装堂画”笼统地混为一谈,被贬为徒具世俗的装饰功能,缺乏高雅的艺术品味。其实,就真正的工笔花鸟画而言,其价值远不止于写实,其功能也远远不仅限于“装堂”。工笔与意笔二者相辅相成,既相对立,又
中国工笔花卉题材中的色彩发展与演变概述
作者: 张璐   来源: 读书文摘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色彩   运用  
描述: 色彩是中国工笔画花卉题材中的重要的表现语言。是构成中国工笔画情调和风格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是激发视觉神经,造成特定情绪美感的一个重要手段。传统工笔画花卉题材中的色彩,在其发展历程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传统色彩为导向,辅以其他民族和外来文化的内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色彩系统。
现实的选择:重回民间的现代工笔复兴:从陈白一《闹元宵》形式风格的两个源头说起
作者: 易英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中国工笔画   艺术思想   艺术风格   艺术家   形式风格   现实主义传统   民间艺术   中国画   中国工笔人物画  
描述: 一、《闹元宵》——陈白—工笔画的转型《闹元宵》无疑是陈白一先生璀璨的工笔画生涯中关键性的转型之作。以一件作品作为一个转折点,常常会使我们忽视画家创作探索的过程和语境。然而作品毕竟是艺术家的足迹,从这个足迹出发,我们可以理清画家的艺术道路,以及道路旁的种种风景。由于陈白一先生是新中国工笔画的发展乃至新中国
< 1 2 3 ... 37 38 39 ... 64 65 6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