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国工笔】搜索到相关结果 660 条
-
阳光下的女性:杨宏伟工笔重彩人物画赏读
-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阳光
人物画
宏伟
中国当代
赏读
女性画家
-
描述:
1991年,潘(?)兹先生为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第二届大展所撰前言称:中国工笔画终于走出了低谷,看到了无比开阔的前景。新时期以来,工笔重彩这一传统的流宗,确如潘先生所说,可谓奇迹般地得到了异样的繁兴。而且在工笔重彩画家的队
-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繁荣中国工笔画艺术——安徽·合肥工笔重彩画作品晋京展
-
作者:
李人毅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城市文化品牌
工笔重彩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文学艺术
作品
合肥市
安徽
-
描述:
一、近百幅安微工笔重彩画作品亮相京城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合肥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中国工笔画学会、合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徽省美术家协会承办的“2006安徽·合肥工笔重彩画作品展“于2006年12月2日至10
-
中国工笔画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
描述:
中国工笔画作品
-
中国工笔画的又一春天——“迎接新世纪工笔画展”开幕
-
作者:
老克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马王堆汉墓
中国工笔画
专修课程
新世纪
技法手段
工笔重彩画
中国当代美术
文人水墨画
敦煌壁画
-
描述:
正是花明柳暗的暮春时节,2000年4月28日中国美术馆迎来了“迎接新世纪工笔画展”,这是继去年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工笔画展之后的又一次工笔画盛会。本展览集中展示了全国工笔画家的160余件新作,其中有不少出自近年涌现的年轻而有才华的新人之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笔重彩画迎来真正百花齐放的灿烂春天,这是中国当代美术事业的重大成果,值得为之骄傲。工笔重彩绘画在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又物中就有极其完美的工笔人物画作品,证明我国丹青重彩之笔有着更为悠久的发展过程。在唐宋时代是它的发展高峰,出现了许多名家并且有不少珍品辗转流传至今,成为我国民族又化的瑰宝。在元代以后,由于文人水墨画的兴起,这种艺术遂告衰落,但是它由于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仍能传承不绝,终于在20世纪又被重视,经过几辈著名画家的发掘、研究,更由于敦煌壁画的发现,都使工笔画的重彩登上艺术舞台有了良好基础。建国以后,工笔重彩艺术有了更好的恢复的条件,各艺术院校都有专修课程,为后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改革开放的大好气候,使工笔画如雨后春笋般在广大土地上茁壮成长,并且放开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营养,其视野疆域也迅速扩大,题材广泛,技法手段丰富,色彩富丽,风格多样,人才辈出。可以说,?
-
湖南·中国工笔画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义山
中国工笔画
脸谱
南园
-
描述:
湖南·中国工笔画作品
-
表现劳动妇女的内在外在美——工笔画家徐启雄谈访录
-
作者:
何友仁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工笔画
中国工笔画
突出贡献
应用传统
外在美
人事部
劳动妇女
创作
绘画
60年代
-
描述:
何:《中国文化报》和《美术》月刊于1990年刊出了您获得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报导,之后您又连续获得1988年度和1991年度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首届和第二届大展的金奖和一等奖,这无疑是对您在中国工笔画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肯定,您对此有何感想? 徐:我获此荣誉,归功于许多深
-
盛装苗女的民俗肖像
-
作者:
筱慧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五十年代
五六十年代
中国工笔画
肖像
青年画家
工笔花鸟画
民俗
-
描述:
刘泉义是探索当代工笔人物画影响颇深的一位青年画家。上世纪是中国工笔画复兴的世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南有陈之佛.北有于非闇,他们的工笔花乌画着重于追溯宋人画法.从宋人观照自然的精神中或糅入东洋的装饰意趣或渗透富丽的皇家气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叶浅予,程十发又以晋唐人物画法表现主题性的人物创作,启时代新风;继之,则有潘絜兹、徐启雄、顾生岳、陈白一、蒋采苹等开创工笔写实人物画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工笔画全面复兴的时代.无论人物、花鸟、山水,
-
恋不够的热土 画不尽的乡情 辽宁美协举办铁岭新工笔画精品展和学术研讨会全国首家工笔画院同时揭牌
-
作者:
李人毅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工笔画
画家
辽宁省
精品
中国书画
乡情
学术研讨会
美术家
铁岭市
-
描述:
恋不够的热土 画不尽的乡情 辽宁美协举办铁岭新工笔画精品展和学术研讨会全国首家工笔画院同时揭牌
-
惠风和畅 意境清隽——陈孟昕的中国画
-
作者:
陈池瑜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审美观念
技术哲学
意境
中国画
作品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工笔人物画
文人画
文化涵义
-
描述:
中国工笔画在唐宋时代、一直上溯到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的主流,自王维始及苏轼、米芾以降,开创水墨写意文人画,相对而言,工笔画受到冲击,到元明清三代,文人画成为主流。20世纪初,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等提出国画改良和美术革命论,试图用西方写实主义来改造中国画,批判文人画,达到重振院体画恢复工笔画主流地位的目的。时至20世纪末,中国工笔画在本世纪的确
-
根深叶茂 于斯为盛——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型画册《中国工笔画》
-
作者:
陈慰民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工笔画
民间绘画
工笔重彩画
艺术语言
作品
湖南美术出版社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流行模式
画册
-
描述:
中国工笔画在唐宋以前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元、明、清文人画跃居中国画坛的主流,水墨逸笔画盛行,使独领风骚的工笔画,失去了以往的光彩。我们所说的这一时期工笔画的衰落,主要指在卷轴画的领域中,但在民间绘画中,诸如年画、刺绣画屏、瓷器装饰上的工笔绘画,却依然有不少生机勃勃、生趣盎然的作品,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
<
1
2
3
...
27
28
29
...
64
65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