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个别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 条
-
关于“艺术质量标准”的讨论(6) 论艺术标准
-
作者:
易中天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同情感
现实主义
艺术典型
艺术家
个别性
艺术品
普遍性
绝对标准
艺术标准
质量标准
-
描述:
一 艺术标准的两难与艺术标准的确立 艺术应不应该、能不能够有一个标准?这一直是美学、文艺学和艺术学上的一个难题。认真说来,艺术作为艺术是不可比的,就像人格作为人格都是平等的一样。建筑没有理由看不起雕塑,音乐没有理由看不起舞蹈,摄影取代不了绘画,电影也取代不了戏剧,任何一种样式、风格、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艺术也是难比较的。不要说很难拿莱昂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红楼梦》作比较,便是同一门类、样式、风格、流派之间,比如凡高和莫奈,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甚至罗丹和亨利·摩尔,也未必好比。不可比,就无须设立标准;不能比,就无法设立标准。 艺术又是不能不比较的。艺术品内容有深浅,形式有新旧,艺术家品位有高低,手法有优劣。有的艺术家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作“大师”,有的则只能称之为“二三流”甚至“不入流”;有的艺术品是“不可企及的典范”,具有“永恒的魅力”,有的则不过昙花一现,很快就销声匿迹。艺术也是可比的。贝多芬肯定比现在在世的许多艺术家伟大,不管他们是画家,还是舞蹈家。这说明一个艺术家的“量级”也并不受门类的限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