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专】搜索到相关结果 138 条
-
雕塑家彭汉钦的“人文情怀”
-
作者:
郭峰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学习
训练为主
艺术理念
人文情怀
雕塑家
雕塑艺术
教育体系
专业学习
-
描述:
一、关注"小"的写实雕塑艺术在中国,写实艺术体系一直占据着无可争辩的地位,也在中国造型艺术学习的必经之路上,更是美术教育体系的敲门砖。雕塑专业学习的过程都是以接受写实技术的完整训练为主,并由此来获得
-
中青年雕塑家·张冕
-
作者:
唐凌
郅敏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学习
训练为主
艺术理念
人文情怀
雕塑家
雕塑艺术
教育体系
专业学习
-
描述:
青年雕塑家张冕的作品充满诗意。在东方的智慧里,很多东西不是单一形态,因为它会不断变化。中国传统观念里的感通,意味着我们的观念会随着对事物的不断认识而变化。张冕的作品力求塑造看似平淡却表达深刻的文化寓意,用富有诗意的空间来折射出内心深处的精神归属,让观众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
-
翻转课堂在高校雕塑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作者:
孟继兵
来源:
艺术评鉴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校雕塑专业
教学应用
翻转课堂
研究
-
描述: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由国外引进的高效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在我国众多高校的教学中加以研究和实践。本文将以雕塑专业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其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不足之处,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
-
寻找王静远
-
作者:
孙元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里昂艺术学院雕塑系
寻找
王静远
北平国立艺专
我国第一位女雕塑家
-
描述:
王静远毕业于法国里昂艺术学院雕塑系。是我国第一位女雕塑家,曾任杭州国立艺术学院和北平国立艺专教授。是北平国立艺专雕塑系的创始人。1949年后,革命画家成为美术史的主脉,新中国培养的女雕塑家群体覆盖了以往的雕塑史。改革开放后,民国时代美术史得以重温。遗憾的是仍不见王静远。
-
艺术家推介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专业
教学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
设计工作
艺术家
服装工业
江汉大学
推介
-
描述:
艺术年表1989年毕业于江汉大学艺术系,专科1989―1993年任职于武汉市服装工业公司科研所,从事服装设计工作1993年至今任教于江汉大学,从事美术教学工作199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
-
荣万军作品
-
作者:
荣万军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01年
作品展
鲁迅美术学院
师范专业
2007年
研究生课程班
艺术交流
美术教育系
-
描述:
荣万军
男,辽宁沈阳人,200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师范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予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课程班;2001年至今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2012年参加“鲁迅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2014年参加韩国光州“巾韩艺术交流展”;2016年参加韩国光州“中韩艺术交流展”。
-
色彩基础课程在美术学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
作者:
刘洋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基础课程
教学作用
美术学专业
-
描述: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每一个季节、每一种天气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基于丰富的色彩表现,人们的情感体悟同样丰富,为美术作品创作增添了生命力。色彩基础课程在美术学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其有助于学生提升
-
作品中线性元素和色彩元素的感性表达
-
作者:
莽贲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州美术学院
专业本科
学习经历
感性
色彩
元素
线性
作品
-
描述: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本科与硕士的学习经历,注定了孟滨的成长轨迹与画面形式上的学院痕迹,可以看到他是在努力摆脱这种多年的所谓训练功力的影响。他在画面上的艺术语言是敏锐和深切的,把目光聚焦于人物的生活
-
沉晨: 没有野心地改变世界
-
作者:
孙次衡
刘虎成
来源:
大武汉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设计专业
多媒体
景德镇
创始人
四川美术学院
现代陶艺
世界
-
描述:
Q:想问问三浅陶社如何诞生的?作为创始人,能讲讲三浅陶社的故事吗? A:我跟我先生2005年入读的四川美术学院,我是学现代陶艺专业,他是日用设计专业,两人隔壁班,2009年毕业之后,他有一个想法
-
中俄高校油画专业教学的比较研究
-
作者:
徐恒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比较
油画专业
中俄
-
描述:
俄罗斯美术院校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深远的影响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了解对比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完善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课程及教学水准。笔者已自身留学经历及学习经验归纳总结,研究并探索两国美术教育中的共同点和区别,从而成为我国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