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曲美与丑的灵魂交响:品读罗丹作品"欧米哀尔"
-
作者:
王康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读
表现手法
灵魂
美与丑
现代主义
作品
雕塑艺术
罗丹
-
描述:
艺术,是人类发现美、宣扬美的一种方式,而雕塑艺术以其最直观的表现手法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奥古斯特·罗丹,这个无论在任何时期都不会被人忽视的雕塑艺术家,他用他对雕塑最原始的理解打破着传统的束缚,为后人打开了通向现代主义的门槛,他的一生夹杂着攻击和嘲讽,夹杂着理解和支持.他用他最敏锐的目光和最成熟有力的双手留给世人一批永恒的艺术作品,<思想者><三个幽灵><吻>等等,其中最能体现其"塑造人类灵魂的艺术家"的作品当属1885年的青铜雕塑<欧米哀尔>.
-
看清丑陋的“官油子”
-
作者:
龚维斌
来源:
党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丑陋
“官油子”
做事
-
描述:
“官油子”长袖善舞,精于作秀,拙于做事;“官油子”乐于谋人,短于谋事;“官油子”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官油子”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官油子”好大喜功,光说不做;“官油子”两面三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官油子”神通广大,无功受禄,平步青云。
-
中国艺术“以丑为美”理论的形成及其实践
-
作者:
姜耕玉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丑拙
丑石
写意
形残而神全
-
描述:
中国画"丑石"的出现,标志了"以丑为美"的美学观点的形成。从北宋苏轼《枯木怪石图》到清代郑板桥、刘熙载在理论上的阐释,都要早于法国罗丹的雕塑《老妓》及论述。中国艺术"以丑为美"的思想源头在庄子美学,并具有自身写意变形的特点,与西方艺术的"以丑为美"形成互补格局。
-
华伦·兰格里作品扮靓悉尼“丑陋地带”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丑陋
高速公路
公共安全
艺术作品
想象空间
悉尼市
公共艺术
-
描述:
一个生气勃勃的“黄金森林”扮靓了悉尼Western Distributor高速公路下的“丑陋地带”,将这里变得明亮并营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并提升了公共安全。悉尼市市长莫尔(Clover Moore)于5月19日开启了这个恶尼最新的永久艺术作品的灯光,这也标志着悉尼社会公共艺术项目的正式启动。
-
香山红旗村——永难忘怀的记忆
-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影画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丑闻
风流
电影
笔记
工笔
现身
天性
紫式部
细描
贵族
-
描述:
1986年的5月,香山红旗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批来自全国各地怀揣着电影梦的青年学子在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的旗下汇聚,汇聚在了这片令人魂牵梦绕的土地,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漫长而短暂的求学之旅。 一年的时光,在岁月的长河中无疑是倏忽一瞬,如白驹过隙,然而在我们这些香山学子的心目中、记忆里,无疑刻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记。 当年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意气风发,激情四射。满怀对电影对艺术的挚爱与痴迷,如饥似渴,孜孜以求。在这里,谱写了一曲平实而华美的青春交响。 这里,留下了我们五彩斑斓的学习和生活记忆,一如明丽秋日香山遍野的景致;虽然也曾有过青春的莽撞与浅薄,亦有过年少时的落寞与烦恼;然而,在我们记忆的天空,更多的还是阳光灿烂,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春暖花开…… 时光是斑斓的梦,过往是梦里的风景。一些事,散落在经年里;一些情,在心里默默美好;而一些人,注定只能一生遥望。然,某些美丽的瞬间,终能在记忆的长河里永存。 忘不了老师、同学间朝夕相伴的浓浓情意,忘不了同学老师们那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笑脸,忘不了香山的红叶香山的秋,忘不了啊,那一年的香山岁月……
-
罗丹雕塑的现代性
-
作者:
籍晓玲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丹雕塑
审丑
情欲性表达
不完整性
-
描述:
,起到了跨越时代的桥梁作用。其作品的审丑倾向、情欲性表达以及不完整性的雕塑风格都对现代艺术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
浅谈油画创作中的审美与审丑
-
作者:
何军
来源:
新一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自然美
表现形态
油画创作
审美价值
美术作品
现实丑
近代艺术
艺术美
-
描述:
在希腊语中,艺术一词兼有两种涵义:一是指美的作品;二是指创造、技巧、技艺。艺术品就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人工技术制品。由此,我们又可得出一点启示,当我们称赞一部艺术品优美时,往往是蕴涵着两层意义:一是指这件作品的表现形态非常优美,二是指这件作品的制作技艺非常优美。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前者对物、对作品。后者对人、对艺术家。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必须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二是它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