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蛙声十里,声声惊人
作者: 甫跃辉   来源: 小说月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上海   八仙   女青年会   警察   基督教   汇票   解放区   美兰   三黄鸡  
描述: 发表于《收获》杂志2009年第六期的莫言长篇新作《蛙》里,这个“蛙”,紧紧关联着那个“娃”。蛙有着旺盛的生殖能力,犹如过去一个时期的民间。 在提倡有人有世界的时代,“蛙声”随处可听可闻,忽然,同样因为某个自上而下的声音,嘹亮的啼哭嘎然而止。由此,莫言反映计划生育的长篇新作《蛙》犹如一幅笔触刚硬而又不乏温柔的油画徐徐展开。 莫言的写作——尤其是长篇,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泥沙俱下的,莫言在看似无节制的语言狂欢背后,隐藏着的机巧构思有时就被这一评价遮掩了。《蛙》这部长篇让我再次享受到莫言烹制的语言盛宴时,还让我品味到莫言在结构小说方面的缜密心思。 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这是姑姑对“我”说的一段话。可以说是莫言让小说最主要的人物“姑姑”解释了“蛙”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仅仅如此,自然是远远不够的,“蛙”和“娃”的联系多少会显得牵强。
夜火车
作者: 常聪慧   来源: 小说月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上海   八仙   女青年会   警察   基督教   汇票   解放区   美兰   三黄鸡  
描述: 我和阿媛约好一起去黄山,这是我们毕业前昔最后一次远游。 我们登上通往黄山的火车。车顶的白炽灯光压下来,使对面的阿媛看起来像是浸在斑驳迷离的油画里。阿媛默默地,偶尔怨怼地望向我。 如果不是意外碰上宝福,我们也许会一直这么呆坐着,相互望下去。 车厢入口一阵惊天动地的呼喝声,我抬头望去,一眼看到宝福,他堵在通道,身上背着一只红条纹编织袋,粗眉大眼,冲对面一个红秀手舞足蹈又是笑又是喊。 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宝福了,没想到我们会坐上同一辆火车,并且居然在我们上铺。 “嗨,红秀,还记得不?”宝福兴高采烈地拍着红秀的肩膀,对我开口,“差点儿做了我婆娘的,这么多年,没想到我们都在北京,今天才见到。” 红秀抿嘴浅笑着,她周身利索,健康又受过细心保养的脸上有一对酒窝。她说着同样的方言,只是偶尔会蹦出几个京腔音节。 我的记忆在家乡的土地上游弋,慢慢一段故事浮出水面。 红秀和我们一个村子,一个村东,一个村西,中间隔着一条河。红秀八岁时和婶子去河边洗衣服,一个脚滑跌进水里,受惊的婶子只顾拿着棒槌傻愣,眼瞅着河里的人一起一伏就要沉底,这时候来河边耍的宝福“扑通”一声跳下去,救了她。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