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难得糊涂——小说抽象性抽绎
作者: 傅憎享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胖瘦   美的符号   “启示”   抽象性   虚象   实象   潜象   难得糊涂   林黛玉   小说  
描述: 或以为小说是形象甚或是具象的,这是极大的误解。小说同其他艺术同有无限的一面,更有受限的一面。小说与影视、绘画、雕塑相较,便不具有可视的直观性质。小说是(只能是)通过语言文字,经过读者思维再造,幻化出“形象”来。小说所提供的不可能是“视而可察”的实象;反而倒是抽象的必须思而得之的虚象。不能直接观照,不是直接的“展示”;不能“明白如画”,而是间接地“启示”。须要读者加工再造的转化,故而生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的歧异。这差异导因于小说艺术符号的非形象性,语言是“不完美的符号”。因为提供的不是具象,所以读者便各逞想象再造林黛玉。尽管谁也没见过虚无的她,然而人
“启示”误用原因试析
作者: 沈玉保   来源: 语文知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启示”   误用   语文   原因   语病评改  
描述: 如今,在公共场所和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上,不时会有“招聘启示”“征婚启示”“征稿启示”“寻人启示”之类的字眼映入我们的眼帘。例如: ①英国《卫报》则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征稿启示,呼吁人们向这位建筑大师发出挑战。(《环球时报》2002年5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