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陶瓷坯】搜索到相关结果 59 条
-
关于乳浊釉的定义
-
作者:
吴建锋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覆盖层
液相偏析
陶瓷坯体
定义
乳浊釉
硅酸盐
均匀分布
不透明釉
分散相
乳浊剂
-
描述:
尽管乳浊釉已被广泛应用,但对它的定义却至今没有统一。《硅酸盐辞典》认为,乳浊釉是陶瓷坯体上不透明的玻璃覆盖层,可以掩盖住坯体的颜色和缺陷……。而有的教科书上把乳浊釉说成是具有乳浊效应的釉。这些定义都只说明了乳浊的某些特征,或不确切或不全面,在概念上有一定的混乱。笔者认为,乳浊釉是具有一定光泽的不透明釉。它是通过预先加入乳浊剂等方法使釉层产生均匀分布的、密集而细小的分散相(可以是固相,也可以是液相偏析的产物或
-
热泵干燥技术
-
作者:
傅刚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干热空气
干燥室
干燥坯体
陶瓷坯体
制冷系统
热泵
脱水器
干燥方法
干燥过程
干燥系统
-
描述:
Howden Aircontrol研制开发的热泵干燥系统可以广泛用于各种不同容积的干燥室内。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在陶瓷坯体干燥过程中,传统的热干燥系统与新型的热泵干燥系统的区别。传统的干燥方法是将大量已加热的新鲜空气连续不断流过坯体的表面,从而吸收坯体的水份达到干燥坯体的目的。在干燥过程
-
日用陶瓷生产工艺基本知识(续五)
-
作者:
黄开涛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稀释剂
日用陶瓷
塑性泥
绢云母
高岭土
长石质瓷
陶瓷坯料
泥浆
骨灰瓷
粘土质
-
描述:
二、陶瓷坯料 (一)日用陶瓷瓷质的种类及其特点日用陶瓷瓷质按坯料所采用的主要原料的不同分为: (1)长石质瓷 (2)绢云母质瓷 (3)骨灰瓷 (4)滑石质瓷上述四种瓷质中,我国北方各产瓷区以长石质瓷
-
陶瓷微雕山水技艺的初探
-
作者:
李三槐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意境
山水画
篆刻艺术
陶瓷坯体
艺术性
艺术效果
传统技艺
雕刻刀
微雕
艺术特征
-
描述:
能在体型面较小的各种造型陶瓷坯体上进行雕刻山水意境的工艺属微雕山水技艺。笔者于1984年7月5日在景德镇市工艺美术服务部购买一本“中国篆刻艺术”书,在学习篆刻艺术过程中使我感悟:对雕刻一方印章的艺术性而言,艺术性的体现并不在于一定要采用某种字体与书体或图案,而是在于领悟和表现出它的艺术特征,即是高超地且灵活把握文字的书法、通盘的章法与娴熟的刀法,最终表达出一种强烈深邃的、为大众能感悟到的情操和意境。可谓是创作出了成功的印章作品。笔者认为,陶瓷微雕山水技艺有一种浓缩的艺术效果,同时又有一种感觉上技艺精巧的形式美。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学习微雕山水技艺,本文浅谈笔者在陶瓷微雕山水技艺道路上的体会。
-
鉴赏元青花瓷
-
作者:
陈正兰
叶福华
来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白釉
陶瓷坯体
透明釉
主流品种
景德镇窑
钴矿
釉下彩
中国瓷器
一次烧成
-
描述: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同时也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1300度的高温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景德镇窑成功烧制出的青花瓷器,其制
-
西德的陶瓷原料加工工业——西德纪行
-
作者:
颜石麟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森塔尔
加工工业
原料加工
花岗岩
高岭土
露天矿
高岭矿
陶瓷坯料
陶瓷原料
陶瓷机械
-
描述:
座落在西德东部的塞尔布市原是以纺织业为主的小城,1857年毁于火灾.自罗伦兹·霍庆劳特在此创办起第一家瓷厂后,这个小城逐步繁荣起来,成为现今西德的瓷都.这里不但集中了西德著名的高档瓷厂如霍庆劳特瓷厂、罗森塔尔瓷厂,著名的陶瓷机械厂如内契机械制造公司;还有西德重要的陶瓷原料加工基地如舒梅列兹原料加工厂.这个原料加工厂每年可提供90,000吨原料,这个数字相当于整个西德日用陶瓷坯料的年需要量.舒梅列兹高岭矿早于1902年开始采掘,它是一个露天矿,矿点在拉帕夫、舒梅列兹、发尔肯贝克等地,系上石碳纪花岗岩中的长石矿物,风化成高岭土,现今分三个品级开采,原矿经过淘洗分级,大部分用于填料工业,余下的石英—长石混合物经过加工
-
青花瓷
-
作者:
暂无
来源:
秘书之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陶瓷艺术
青花斗彩
陶瓷坯体
透明釉
艺术瓷
氧化钴
钴矿
釉下彩
青花釉里红
一次烧成
-
描述:
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汉族传统名瓷之一,被称为人间瑰宝。青花瓷属釉下彩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始创于唐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青花瓷在各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
-
浅析景德镇康熙青花瓷器的艺术风格
-
作者:
王青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青花瓷器
陶瓷坯体
景德镇
透明釉
氧化钴
艺术风格
纹饰
康熙时期
一次烧成
-
描述:
引言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
-
元青花收藏与鉴赏小常识
-
作者:
阿德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陶瓷坯体
透明釉
收藏
高温还原焰
鉴赏
中国瓷器
一次烧成
-
描述: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干唐宋已见端倪,但至今未见完整器,胎质与元青花瓷完全不一样;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元朝建立后,成吉思汗的继承者们多次征服了中亚和西亚,打通了中西文化的要道,通过丝绸之路的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带着以蓝色为主调的伊斯兰文化涌人中国,因此元青花瓷是汉族文化、西域文化和蒙古文化的结晶.
-
浅析陶瓷器坯体装饰的发展
-
作者:
旷远礼
来源:
山西青年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坯体装饰
传统
开拓
特点
-
描述:
陶瓷器的坯体装饰是指在陶或瓷的坯体上,利用坯体材料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工艺方式对坯体本身进行加工形成的有凹凸、虚实及色彩变化的装饰。追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陶艺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从陶瓷产生至宋元时期,坯体装饰一直是中国陶瓷器的重要装饰手法。对传统陶瓷坯体装饰的学习,开拓成型过程中的装饰效果以及凸显陶瓷坯体装饰中的民族特色与文化特点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