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试论鹤壁市民间古瓷窑业的兴衰
作者: 牛德学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分布面积   瓷窑遗址   金代文化   考古发掘   鹤壁   河南省北部   北宋   民间   瓷器  
描述: 鹤壁市民间古瓷窑遗址,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市区北部的鹤壁集羑河两岸。分布面积八十余万平方米。遍及一、四矿工人村和陈家、曹家、龙家、邓家等一带村庄。河岸断崖上,到处散露着瓷片、匣钵和烧窑红土痕迹。这些古瓷窑烧造瓷器,始于唐代,历经五代、北宋、金、元,长达五百余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鹤壁集瓷窑遗址处一幢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重修的《柏灵桥碑》记载:“邑(指汤阴县)西之人,借以(烧瓷)养生者,不啻数万家。”迄今,民间还流传着“四十五里烧造坡”的盛况。经多方面探查,从淇水之滨至汤、羑河岸,南北四十余里,先后计发现古瓷窑遗址二十余处。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遗物之丰富,证明为我国古代北方烧瓷场重地之一。一九六三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试论金代铜坐龙的雕塑造型及饰纹特色
作者: 陈雷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造型   金代文化   铜坐龙  
描述: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影响深远。在不同历史时期受着不同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审美观念的影响,龙的造型和龙身上的饰纹也在变化和丰富。几千年来龙的造型主要有盘龙、卧龙、旋龙、腾龙四大样式,此外还有踞坐式龙型。但在清代以前踞坐式的龙型十分罕见。1956年在黑龙江省阿城市出土一尊金代铜坐龙,1969年国家将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且成为黑龙江省的标识与金代文化的象征。2000年国家邮政部推出一枚铜坐龙纪念邮票。由此可见金代铜坐龙在我国文化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