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学画情谊
作者: 何德忠   来源: 半月选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我赞美   贤者   副主任   七八   跟我学   平淡如水   以文会友   布板   知识链接   吹拉弹唱  
描述: 。 就在我即将退休前两年,有一天他突然布置我一项重任:“抓紧跟我学油画Ⅱ巴,将来退休后好找点乐趣。”随后,就把画架、颜料、布板及画笔送给了我。他说他画油画也是才学的,要我再跟他学。盛情难却
锦锈丹青妙,烟云翰墨香
作者: 毛文凤   来源: 半月选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我赞美   贤者   副主任   七八   跟我学   平淡如水   以文会友   布板   知识链接   吹拉弹唱  
描述: 毛文风 夏日无风的一个夜晚,知了依旧在打着战地叫个不停,闷热如同路灯的影子喑哑在稀疏而斑驳的梧桐叶里。我和夫人晓征拎着自家园子里摘下的水蜜桃,一同去看我们许久未见的画家大朋友施正东先生。刚进青云小区,便见正东先生甩着长袖和两位朋友谈笑风云地准备出门,爽朗而旁若无人的笑语在夜幕里推开一圈圈波纹,打老远就感受到他逼人的霸气。 一进先生的画室,便被他的两幅新作《马尔代夫海》和《珠峰上的旗云》吸引住了,一丝高处不胜寒的清凉夹着海雨腥风扑面而来,一只孤零零的鹤孤零零地站在海边,守望着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与水深处暗藏着的汹涌。暮色降临,鹤轻轻地抖动一下羽毛,把沉重的云和暮色打落在那无边际的大海里,大海的远处是咆哮着的波涛,悸动着上几个世纪以来鹤的梦想和激情,一如《珠峰旗云》中那珠穆朗玛峰的千年积雪,在阳光里闪着耀眼的光。阳光的尽头,蓝天如洗,万里无云,天地间唯有珠峰山腰上流动着的一条云河,又如迎风飘荡的一面旗帜,那分明是神性造物的遗址,尘世间的喧嚣和燥热在鹤的守望和旗云的灵动里静息下来…… 许久未来看正东先生的画了,也许久未曾看到这么清新灵动的油画作品了。正东先生既是我们的领导也是我们的大朋友,说他是领导,那是他的领导决定的,指命他分管一个城市的新闻出版工作;说他是大朋友,则是他长期在很多方面引领周围一批朋友生活指数的结果。正东先生,玩物致知,琴棋书画,长袖善舞;古玩收藏,博古通今;品茶喝酒,潇洒豪迈……正东先生作画,无论是画风还是画种,都与他生命的真性情极其相似,率性而作,信手拈来,无所畏惧。 正东先生作画,早年师从国画大家亚明专工中国画,尤善画螃蟹、公鸡等花鸟鱼虫,有金陵画蟹人、金陵画鸡人之称。他画的小品情致盎然,生机勃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开始了用中国画的笔法加西洋画的材料模仿莫奈的作品画起了油画。正东先生极其勤奋,繁复的工作之余,每天还要作画至凌晨,时间不长,我们再去看他时,他便积累了一批油画作品,并在美术馆办起了“施正东油画展”。再后来,便是我们现在见到正东先生的这批新作了。和中国画相比,正东先生的油画更见性情,从开始的《睡莲》、《罂粟》到现在的《躲在树后的狼》、《娜拉提草原上的羊》、《骆驼与沙漠》等一批油画精品如珠峰旗云横空出世,把正东先生的生命性情渲染至极致。他不断地变化着画风,不断地寻找着属于他生命的那一方阳光,他勤奋刻苦地画着,淋漓尽致地表达着他对于油画的那种理解。 第一次知道正东先生在知天命的年龄还能坐下来改学油画,看过他的作品后,我谓其聪明;第二次看到他个展上大批油画作品的问世,我惊为天才,爱因斯坦说过:“聪明加勤奋等于天才!”现在看到他的近期作品,我也就更见怪不怪了,心头只为正东先生的精神所感动。 宋代青原惟信禅师说得直白,“老僧三十年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见山是山,说的是尘世的青山绿水,见山不是山,说的是山水只是人心中的栖居;见山只是山,说的是尘世的山水和心中的山水其实是不二的,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艺术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于骑马垂钓中感受性情.于吃喝玩乐中体验生命。一句话,担水砍柴,无非妙道,正东先生原本不是一个职业画家,但在艺术上大胆探索,出新出奇,原因即在于此,他在艺术和生活搅混在一起,正东先生的艺术化生存又使正东先生的油画境界近返璞归于性情,离“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境界不远矣。 我一直以为艺术不是学出来的,是天性中存有的。只不过世俗的虚华遮蔽天性,把艺术的本能尘封了。正东先生性情的恣意流淌,横冲直撞,不断冲刷着湮没了的天性,使他的艺术才华在即将耳顺的年龄大放异彩。现在看来,他以前种种玩物致知,只不过是为他走上艺术这条不归路作的生命储备,这份准备又刺激着艺术生命的创生,因为在我看来艺术表达着生命的最大可能,是生命最后的领路人。 诗人海子有一句诗: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正东先生则在春花雪月里守望着大海,守得云开日出,守得鸟语花香,守得艺术的诗意与澄明。 对于艺术我本凡夫俗子,能在正东先生的油画新作前指指戳戳,还妄自答应替正东先生的油画集写一段序,甚是唐突,这倒真应了无知者无畏的谚语。也许这正是正东先生的生命真性情感染和净润所至吧。 摘自《中国油画收藏施正东卷》
张锦达 继承传统,融入现代
作者: 暂无 来源: 温州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合作   拼贴   主题形象   跟我学   桃木   抗战初期   审美趣味   首创者   张锦   美术工艺  
描述: 背景在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中,竹丝镶嵌的境况尤其令人感叹。所谓竹丝镶嵌,就是在竹丝方格纹样上拼贴出以白桃木剔出的主题形象,通常有山水、花鸟、博古、人物,凸现浮雕效果。这种传统美术工艺在上世纪曾经两起两落,至今未看出复苏的迹象。而有关的文字记载也极其简略,首创者潘阿明的竹丝镶嵌在抗战初期歇业中断,这是第一阶段;1955年温州艺雕生产合作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