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城市雕塑环境问题探讨
作者: 朱光忠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作品   雕塑作品   雕塑创作   环境问题   环境艺术   物质文化生活   城雕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环境空间  
描述: 蓬勃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的当今世界,城市雕塑在环境艺术的建设中更显现它的光彩,为人类的精神文明锦上添花
融景、和意、共生:漫步厦门市城市雕塑丛林
作者: 陈琦   朱郑炜   陈秀莲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环境   共生   丛林   物质文明   厦门市   城市雕塑   精神文明   公共艺术  
描述: 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一种象征,凝聚着城市某一时期的人文精神,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社会精神追求。在中外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环境·艺术:融景、和意、共生——漫步厦门市城市雕塑丛林
作者: 陈琦   朱郑炜   陈秀莲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环境   共生   丛林   物质文明   厦门市   城市雕塑   精神文明   公共艺术  
描述: 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一种象征,凝聚着城市某一时期的人文精神,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社会精神追求。在中外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吴建堂 中国当代捻条油画创始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眉山市   广东梅州   苏东坡   中国国画   创始人   联合国   中国分院   科学院院士   中国书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吴建堂,1936年生,祖籍广东梅州市,后世移居风光秀丽的苏东坡故里眉山市。常住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捻条画》创始人吴道悲的唯一传人,画龄73年。自4岁起,随父吴道悲教授习画,受张大千、徐悲鸿的指教
打造“中国爱马仕”:记杭州市新生代联谊会会长屠红燕
作者: 方蔚军   成琳   来源: 中国统一战线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丝绸文化   联谊会   中国书法   新生代   2008年北京奥运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杭州市  
描述: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青花瓷"富含中国韵味、清丽高雅,惊艳全场;《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国政要金石印谱》,合中国金石文化、中国书法和丝绸文化三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赠与195位国家元首
解读与讨论古代龙泉青瓷香具制作工艺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文化轨迹
作者: 雷国强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泉青瓷   联合国教科文   明初   青瓷香炉   哥窑   物质文化遗产   晚唐五代   博物馆藏   古代陶瓷   鬲式炉  
描述: 龙泉窑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一颗耀眼璀璨的明珠。其创烧的时间最迟可追溯到晚唐五代,北宋中晚期崭露头角,南宋步入鼎盛时期,其哥窑、粉青、梅子青产品取得与官窑比肩的地位,元代成为海上丝路重要贸易产品青瓷生产重镇,明初与景德镇共同承担官窑生产任务,明中晚期至清回归地方民窑序列主要生产日常民用产品以供本地百姓生活之需。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
坚持和完善侗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基于对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调查
作者: 孟欣蓉   杨文胜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侗族   保护政策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  
描述: 民族文化保护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追求现代化生活方式,那些代表着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非物质渐渐湮灭在了历史的边缘。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申遗不等于保护
三和艺轩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座教授   江西省   职业学院   景德镇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术师   民间文化   工艺美术   中国古陶瓷   获得者  
描述: 江和先(艺名江河)"三和艺轩"研究室主任,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市民间文化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得者。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探讨
作者: 吴畏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手工制瓷技艺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历史、教育等方面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为例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方式,分析其中利弊,希望能对研究其传承保护的发展规律上有客观的指导意义。
论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发展
作者: 蔡其乐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技艺   科学技术观   手工   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价值观   发展   世界文明   传统制  
描述: 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制瓷艺术因其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感、精神和个性,以及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最贴近生活,而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充满希望的艺术,并且独具价值。人们创造的纯手工制瓷艺术品,不仅可供参加展览、收藏、出售等,还可以成为具有功能
< 1 2 3 ... 69 70 71 ... 74 75 7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