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渔人码头
作者: 李鸿   来源: 海峡影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台   生活设施   渔人码头   乌龙江   风光绮丽   人与自然  
描述: 前言闽江经建新淮安村进入福州,被南台岛分为南北两港,南港就叫乌龙江,北港原称白龙江,现在人们习惯叫闽江。比起北港闽江,南港乌龙江的江面显然要开阔得多,昔日的乌龙江风光绮丽,浩渺的碧波两岸,郁郁葱葱的荔枝林叶掩映着简扑的农舍,夏天金色的夕阳下,远远望去,宛如一幅幅印象派田园油画。
“文化寻根”中华姓氏雕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峡影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年   文化节   百家   文化寻根   创作元素   城市公共艺术   雕塑展   设计草图   物质文化   现代雕塑  
描述: 在此次亚洲文化节的城市公共艺术展中,“文化寻根”中华姓氏雕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场展出的一百多个姓氏现代雕塑,是艺术家李廷贵先生历经八年,先后设计草图近万张创作出来的作品。他以汉字为基础
《大地雕塑》
作者: 刘祥康   来源: 海峡影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年   文化节   百家   文化寻根   创作元素   城市公共艺术   雕塑展   设计草图   物质文化   现代雕塑  
描述: 《大地雕塑》
谈变形艺术
作者: 张卿   来源: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标志设计   资本主义   装饰变形   毕加索   对比联想   生活积累   再造想象   接近联想   装饰艺术   平面构成  
描述: 在五彩缤纷的当今社会中,在人们生活的许多领域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抽象的艺术品或变形装饰艺术.若干年前在我们这块古老的东方大陆上还被人们视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糟粕的变形艺术,以其独特的魁力迅速地闯入人们的视线,并获得许多人的喜爱.
雕塑时代的辉煌历程:记“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
作者: 郅敏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设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   指导委员会   中国艺术   精神内涵   新中国   艺术家   城市雕塑   获奖作品   中国人民  
描述: 2010年4月2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共同委托,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联合承办的"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
雕塑之城 城之雕塑
作者: 王胜利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态势   文化形态   城市文化   重要性   民族文化   美人鱼   社会功能   艺术形象   城市雕塑   城市建设  
描述: 城市雕塑自上世纪90年代,呈现出一种跃进式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城市雕塑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雕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城市中赢得了自己的地位。城市雕塑一般被认为具有美化城市、增加城市文化
唐代的乐俑
作者: 李子晨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态势   文化形态   城市文化   重要性   民族文化   美人鱼   社会功能   艺术形象   城市雕塑   城市建设  
描述: 乐俑是古人以演奏者的形象为范本制作的俑或者泥塑等雕塑作品,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的一种,在古代艺术品中占有重要位置。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长期以来,人们遵循了“视死如生”的观念,把墓葬制成房屋状,像人间一样拥有奴隶的服侍,而乐俑也作为殉葬品进入到墓葬中。此时乐俑的出现不仅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辉煌成就,更是我国音乐艺术的重要里程碑。
纸雕里融合的不同时代
作者: 韩慧荣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态势   文化形态   城市文化   重要性   民族文化   美人鱼   社会功能   艺术形象   城市雕塑   城市建设  
描述: 李洪波最初的作品《伸缩性》2010年在他的研究生毕业展中展出。乍一看,《伸缩性》是对称直立、双臂紧靠躯体、目视前方、表情凝重,略带古埃及雕塑风的人物雕像,神情动态流露出几分拘谨。但这尊雕像经过拉伸、卷曲之后,占据了整个展厅,变得奇特,变幻莫测甚至有些诡异,令观众啧啧称奇。在《伸缩性》之后的诸多纸雕作品中,李洪波带给观众的惊奇越来越多,视觉感既似曾相识又不乏新鲜,它与观众原有的视觉经验发生强烈的碰撞,然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作者: 徐涟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精神内涵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设计创作   铜雕塑   纪念馆   吴为   侵华日军   遇难同胞  
描述: ,艺术作品能否真正做到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当代艺术到底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整体风貌?青年艺术家要给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留下什么样的作品?由吴为山主持并创作设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的大型主题雕塑,给我们启示与回答。
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会徽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武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运动会   运动项目   图形设计   中国特色   会徽   中国北京   世界  
描述: 采用充满中国特色的喜庆乐器——大鼓和具中国传统文化的青花瓷鼓两大元素进行北京首届世界武搏会的标志图形设计。鼓形的翻转与地球的旋转再现出武搏会13个搏击运动项目的特征。并将充满智力的七巧板设计组图围
< 1 2 3 ... 1792 1793 1794 ... 1826 1827 18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