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计】搜索到相关结果 15635 条
-
《李清照》舞美设计样式初探
-
作者:
张海豹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女词人
漂泊
舞美设计
创作形式
清新
越剧
天真
诗化
排演
-
描述:
越剧《李清照》一剧的排演,在越剧界中是一次崭新的尝试,全剧表述的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少女时期的天真情怀,后期漂泊江南饱尝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一生。全剧对传统创作形式进行了挑战,用她一生十几首诗词贯串全剧,唱词诗化,各场次用了词的牌名,展示了全新的创意、浓厚的文化内涵、浓郁的诗情画意。意境玲珑剔透。语言清新明快。
-
舞台道具的设计制作与运用
-
作者:
朱宏伟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者
设计与制作
舞台美术设计
舞台道具
设计制作
舞美设计
舞台设计
实际工作
道具制作
艺术素质
-
描述:
作为舞台道具设计师和制作者应具备美术、建筑、雕塑、包括戏剧理论等各方面的艺术素质,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就能很快地与导演、舞美设计等各部门达成默契,而且能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使舞台呈现美轮美奂。当舞台美术设计进行到一定的时间,就应该与制作
-
浅谈中西舞台的“空白”
-
作者:
胡志峰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探索戏剧
传统戏剧
舞台设计
程式化
演员
空白
舞台表演
荒诞派戏剧
中国传统戏曲
-
描述:
阅读《美学散步》的每一篇章,我都好象是被宗白华先生拉着手,漫步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园林中,从园林的美来自内心的体会感悟,到它的整体意境,到园林中的书法之树、绘画之花、诗歌之石,到临园(西方)的雕塑……美丽的景象让我应接不暇,美丽的语言讲解让我尤其觉得中国古典的迷人。宗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将舞台表演
-
论写意绘画在现代设计中的视觉传达
-
作者:
修韬
来源:
剧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体系
视觉传达
大写意
现代设计
士大夫
人物画
绘画
中国美术
-
描述:
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几千年间从阶层上说,有士大夫画和民间画,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在表现形式上,有工笔和写意,写意又有大写意和小写意之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有一个自己的艺术体系,它的许多特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
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场发挥
-
作者:
甘秋敏
来源:
剧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效载体
主持风格
电视节目主持人
现场效果
观众
现代信息
设计定位
信息时代
文化知识
发挥能力
-
描述:
如何极为重要,是电视节目能否吸引和赢得更多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主持人的现场发挥,集中取决于其所主持节目的形象设计定位和主持风格定位。
-
亲爱的,你比我能够想象到的还要好
-
作者:
惠林
来源:
鹃花爱人故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失业
想象
诚信
天津
英雄气概
爱情
网络游戏
男人
武汉
-
描述:
1.情人眼里出“西施”昕芯是我从网上“下载”的女孩子,她在武汉,我在天津,我们共同玩一种网络游戏。在虚拟的世界里,我经常扮演英雄救美的角色。而昕芯也常常说些“小女子无以为报”的话。2002年我们在上海有个网友聚会,我和昕芯都去了,她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长得小巧玲珑,是那种男人一看,就会生出保护欲望的女子。
-
浅谈设计色彩教学中的基础训练与创新意识
-
作者:
张海军
来源:
卷宗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意识
设计色彩
基础训练
-
描述:
色彩基础教学作为高校的艺术专业基础教学课程,设计色彩和色彩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两门课程。色彩基础教学教学宗旨是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提高学生在油画创作中对色彩的理性和感性认识。在设计色彩教学
-
基础课程设计色彩的重要性
-
作者:
朱静
来源:
卷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效果
设计色彩
艺术设计
-
描述:
现代设计中,我们的视觉充满了五彩缤纷的色彩,如何达到创新的视觉,色彩有着无限的魅力。
-
在黑暗中同世界进行对话 ——从操作中的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角度来浅析晴盲间的产品使用差异
-
作者:
张璟
来源:
卷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效果
设计色彩
艺术设计
-
描述: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并且长久以来我们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赞美和热爱.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于艺术领域中的有关表现客观世界的不同方法的讨论.这一方面的例子经过历史的沉淀,构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美术史和设计史.
-
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
-
作者:
于琼
来源:
卷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绘画
雕塑
视觉张力
-
描述:
》,对于视觉张力这一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文章再现了欣赏绘画、设计、书法、雕塑等艺术作品时,视知觉的心理体验过程,期望借助大师们的作品,给未来的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