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析创意服装中的装置艺术
作者: 黄嘉   杜希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服装设计   创意服装   新型媒体   杜尚   装置艺术   花园里   表达艺术   服装产业   服装美学   灵感来源  
描述:表达艺术,宣称不用像古典大师们那样用帆布和油彩当做表达艺术的媒介。一辈大师们创造了使用绘画以外的媒介表达信息——承载信息的媒介可以是新型媒体,可以是无数名人肖像的复制品,可以是一个小便池,可以是花园里矩形的甜甜圈方阵,甚至可以是艺术
浅谈线性纤维的艺术美
作者: 白雅溪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纤维材料   拼贴   材料美   体量   装饰美   麻类纤维   纤维艺术   表现载体   当代艺术家   毛纤维  
描述: 一、纤维艺术的概述。提及纤维,我们都并不陌生,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日常生活中,大到工业商业范围,从这些范围之中我们都能有所接触。它使用天然纤维、人工纤维、化学纤维、有机合成纤维等等,通过编织、打结、缠绕、粘贴、拼贴、扎染、缝合等综合技法构成一种形态,例如编织品和装饰软雕塑等等,通称为现代纤维艺术。纤维艺术设计起源于西方的挂毯艺术,现代纤维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初次出现,80年
架上绘画之图像交叠的视觉冲击
作者: 周晓宁   来源: 锦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奥·劳赫   图像交叠   表现形式   大卫·萨利   架上绘画  
描述: 如今,架上绘画的表现形式发生了两个特征性的转变:一是表现形式从具象转变为抽象或意象;二是由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其中,图像交叠是当下架上绘画中颇为显著的表现形式。以尼奥·劳赫和大卫·萨利两位当代西方画家的作品为范例阐述这一转变,归纳绘画表现形式发生转变的原因。
浅析现代派绘画对民国时期女性画家的影响
作者: 汤璐   来源: 锦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奥·劳赫   图像交叠   表现形式   大卫·萨利   架上绘画  
描述: 民国初期是个动荡的时期,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思想的传入,“男女平等”的思想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之一,在这个影响下有着“女学运动”的兴起,大批女画家留学欧洲、日本,思索着寻找一条新的中国艺术之路,在这时的欧洲早已被印像派的室外瞬间变化的光影绘画所吸引,各种画派纷至而来,风格迥异,开起了现代派的绘画之路,现代派的发展充斥着中国新时代的女性画家的思维,她们也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现代派之路,致力于中西融合,彰显油画的东方性,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之巅而努力。
论绘画语言中的线条特点
作者: 张琦   来源: 锦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奥·劳赫   图像交叠   表现形式   大卫·萨利   架上绘画  
描述: 的事实,激发了人类的创造,千万年来启发了人类的艺术,影响了人类的思维,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线是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线是最简单最直接地能用来划定范围和组成形象的手段,是能将物象转换出意味并能直接体现情感的符号。
伊慧其人其画
作者: 杨参军   来源: 锦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奥·劳赫   图像交叠   表现形式   大卫·萨利   架上绘画  
描述: 伊慧,200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代绘画工作室,获学士学位,后留学法国土伦美术学院归国。举办多个个展,参加国内外多个联展并获奖。作品被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理事、欧中文化艺术促进会理事、“亚洲艺术联盟”中韩美术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女艺术家协会会长等。
图像学分析《星月夜》
作者: 雷萌   张自然   来源: 锦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奥·劳赫   图像交叠   表现形式   大卫·萨利   架上绘画  
描述: 的粗短的线条,使之具有相互呼应的神奇的炫目景象。在构图中,作者夸张的表达,是其幻想中的,动态的天空和乡村的宁静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十一世纪有影响力画家马虹个案研究
作者: 贾德江   来源: 锦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奥·劳赫   图像交叠   表现形式   大卫·萨利   架上绘画  
描述: 六十几幅油画作品,命名为《山水系列》,以一种平实而简朴的语言,不仅表达出画家马虹对家乡周围景色的钟爱和依恋,也透析出画家的架上绘画有意于对东方传统山水精神的追寻和复归田园的向往.
大芬村,深圳梦
作者: 余海波   来源: 锦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奥·劳赫   图像交叠   表现形式   大卫·萨利   架上绘画  
描述: 大芬村是深圳的一个城中村,位于特区关外的龙岗区布吉镇。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与他的同行们来到这里。租用民房仿制世界名画(俗称行画),然后通过香港的中间商向海外销售,获利颇丰,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从全国各地来到大芬村。如今大芬村年出口油画过500万幅,拥有画家、画工和相关产业人缘近万人,在他们中间,有的人是为了生存,有的人是为了寻梦。他们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一个村庄,使大芬村成为一个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特别案例。
浅析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多元发展
作者: 王彦   来源: 锦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奥·劳赫   图像交叠   表现形式   大卫·萨利   架上绘画  
描述: 深刻地理解当代多元格局形成的必然性,由此探索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规律。纵观当代工笔人物画坛,画家从不同角度入手,拓展了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力,使之形成了多角度多层面发展的格局。
< 1 2 3 ... 32 33 34 ... 1135 1136 113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