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茶博士信箱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描述: 茶有道,亦有惑;又,道可道,非常道,故答疑解惑亦见仁见智,何况实践尚可出真知,有心茶人也是满怀真知灼见。 本栏目力邀茶界专家,针对读者所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分别予以解答。茶博士还就茶界里热点或难点话题邀请热心茶人和茶庄主们共同参与,相信通过多方互动,大家各抒己见,道理会越说越明。希望有更多读者加入到茶博士互动问答的队伍中。 本期专家团 丁以寿: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副教授、茶文化硕士研究生导师 蔡荣章:天福茶学院茶文化系主任,原天仁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 陈郁榕:本刊专业指导、国家一级高级评茶师、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 刘国英: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武夷山市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 叶汉钟: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国家一级评茶师、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 本期茶博士关注: 问:除了普洱的沱茶,听说还有重庆沱茶,可否介绍一下? 答:重庆茶厂于1953年开始生产沱茶,以川东、川南地区14个产茶区的优质茶叶为原料,经精制加工而成,属上乘紧压茶。制作时选用中上等晒青、烘青和炒青毛茶,对原料进行搭配、筛分、整形,再进行拼堆、称料、蒸制、揉袋压形。重庆沱茶的成品茶形似碗臼,色泽乌黑油润,汤色澄黄明亮,叶底较嫩匀,滋味醇厚甘和.香气馥郁陈香。本期茶学: 问:日本的煎茶道和中国有什么样的渊源? 答:日本的煎茶道是在中国明清时流行的泡茶道的基础上,融入日本礼仪规范而形成的。1654年,中国福建福清万福寺的隐元禅师东渡日本长崎传法,将当时福建武夷茶泡饮法传入日本。日本的煎茶道成形于卖茶翁——柴山菊泉的晚年时期,经数百年后形成许多流派,其中小笠原流派煎茶道是代表性的流派。 问:冲水泡茶时,应将壶冲满吗? 答:不一定,为了一次能将茶汤倒光,但受茶盅容量或杯数限制,倒七分满或半壶皆可。若是要冲满一壶,也是以九分满为宜,倒得太满,盖上壶盖时会满溢,还会把茶叶一并冲出,或卡在壶口上,影响到盖壶盖。另冲水时故意满溢以冲茶沫的做法并无必要,这些泡沫是茶叶内一些成分造成的,饮之无妨。 问:长嘴壶的壶嘴一般有多长? 答:为了掺茶沏水方便,茶壶的嘴从原来的短嘴到几尺长。清末民初开始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多用一尺到一尺五寸的铜壶为客人掺茶,而现在一尺左右的长嘴壶越来越少,而根据茶馆的掺茶和表演需要,长嘴壶的长度大都保持在“三尺长壶”了。 问:—般气温达到多少的时候,茶才会开始萌芽? 答: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之为生长的起点温度,在生物学上称此温度为最低温度。多数茶树品种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茶芽才开始萌动,但一些早芽品种萌动的起点温度可以更低一些。 问:晒青绿茶是怎么做出来的,目前有哪些品种? 答:晒青绿茶,是指鲜叶经过锅炒杀青、揉捻以后,利用日光晒干的绿茶。由于太阳晒的温度较低,时间较长,较多地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制出来的茶叶滋味浓重,且带有一股日晒特有的味道。根据产地不同,晒青茶可分为滇青、川青、陕青等品种。 问:工夫红茶的产地似乎特别广,可否介绍一下? 答: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的特有品种。工夫红茶的特点是外形条索细紧,色泽乌黑灰润;冲泡后汤色、叶底红亮,香气馥郁,滋味甜醇。在我国有12个省份生产工夫红茶,其中包括祁门工夫、滇红工夫、闽红工夫等。 问:好的太平猴魁是什么样的特征? 答:品质好的太平猴魁的外形是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其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花香高爽,滋味甘醇,香味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品饮时能领略到“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 问:凤凰单丛和凤凰水仙有什么区别吗? 答:凤凰水仙由于选用原料优次和制作精细程度不同,按成品品质依次分为凤凰单丛、凤凰浪菜和凤凰水仙3个品级。采用水仙群体中经过选育繁殖的单丛茶树制作的优质产品属单丛级,较次的为浪菜级,再次的为水仙级。 问:历史上的白茶和现代白茶有什么不同? 答:唐宋时期的白茶,是指偶然发现的白化茶叶采摘制成的茶,这种白茶与后来发展起来的不炒不揉而制成的白茶不同。现代白茶是以大白茶树的芽叶经生晒制干而成。 问:茶叶存放过程中,香气是越来越低吗? 答:随着茶叶存放时间的延长,茶叶香气日渐低落,陈味显露,龙其是新茶特有的清香散失。这一过程不仅包含着茶叶原有香气成分的丢失,也有一些新成分的产生和增加,增加的主要是茶叶陈味的成分,如戊烯醇类物质等。 问:听说茶叶对夜盲症比较好,是这样的么? 答:夜盲症主要和缺乏维生素A有关,茶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一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在肝脏和小肠中可转化为维生素A,从而与赖氨酸作用形成视黄醛,增强视网膜的辨色力,因此多饮茶,对夜盲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问:古人有所谓的的“轻水”、“重水”,并认为水以为轻为好,是否有道理? 答:古人所说的“轻水”、 “重水”和现代科学中所说的软水、硬水有相似之处。硬水是每升水中含有8毫克以上的钙镁离子含量,用硬水泡茶,则茶汤变色、香味也大减。水的轻重,还应包括水中所含其它矿物质成分的多少,如铁盐溶液、碱性溶液,都能增加水的重量。用含铁、碱过多的水泡茶,茶汤上会浮起一层发亮的“锈油”,滋味也会变涩。自然界中的雨水、雪水为纯软水,泡茶则汤色清明,香气高雅,滋味鲜爽。至于泉水中,所含杂质除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等,经烧煮时可分解沉淀,形成“水垢”沉入壶底,这样也变成了软水。因此,古人论水质的优劣以水的轻重作为标准,是很有道理的。 问:瓷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产的? 答: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早期,原始青瓷就在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出现。在公元2世纪左右的东汉时,浙江的越窑已形成成熟的烧瓷技艺,青釉盏与盏托开始大量生产。古代的“瓷”字最早出现于魏晋的文献,而瓷茶具也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瓷器发明以后,因其比陶器更为纤细润泽,洁白纯净,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质茶具所代替。 问:釉上彩和釉下彩瓷器有什么区别? 答:釉下彩瓷器是先在坯上用色料进行装饰,再施青色、黄色或无色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釉上彩瓷器是在烧成的瓷器上用各种色料绘制图案,再经低温烘烤而成。釉上彩瓷器以手触摸有明显的凹凸感。 问:紫砂中的绿泥是什么? 答: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茶博士信箱 参与热线:0591-87095836 邮件:hxcd86@sina.com
“花”开吉祥,祝福满杯——粉彩吉祥寓意茶具赏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描述: “花”开吉祥,祝福满杯——粉彩吉祥寓意茶具赏析
“花”开吉祥,祝福满怀粉彩吉祥寓意茶具赏析
作者: 雨窗闻笛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描述: 荣华芙蓉 芙蓉花,向来都是被人们取其谐音,赋予了“荣华”的寓意。两朵娇艳的芙蓉就“开”在了壶身。 也许有人会觉得,壶的画面太过繁富侈丽而近于俗气,因为除了一红一黄的芙蓉花之外,还有几枝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和一只停立在山石上的画眉,周围水波澹澹,飘萍浮波。春水悠悠,含烟碧草,繁花相问,乌鸣啁啾的景致,张扬地透露着春的讯息。工笔画的技法,花瓣枝叶、乌羽石纹,山石嶙峋,纤毫毕现,虽少了几分含蓄,却多了些许民俗味道。 壶的形制,亦是与画面主体契合地天衣无缝,壶型既有“美人肩”的优雅,又有“龙蛋”的圆润,如同富态的妇人一般高贵。茗杯上的图案则要简约得多,素净洁白的瓷面上,一朵粉红芙蓉迎风绽放。壶泡杯斟时,在暖暖的茶汤中,是不是可以品味出融融的春意? 美满蝶恋 蝴蝶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昆虫之一,它优美的身形,翩然的舞姿,总是会激起诗人词客泉涌的诗意,并化作笔下灿烂的烟霞,而且因它终生只有一个“伴侣”而成为忠贞不渝爱情的化身, “梁祝化蝶”歌颂的便是青年男女对恋爱自由与美满婚姻的向往。 穿花蛱蝶深深见。蝴蝶在花间翩飞嬉戏的场景,被文士拟人剪裁成“蝶恋花”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它的吉祥寓意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花”开吉祥,祝福满杯一一粉彩吉祥寓意茶具赏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描述: “花”开吉祥,祝福满杯一一粉彩吉祥寓意茶具赏析
饮四季入喉——记粉彩四季茶盏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描述: 饮四季入喉——记粉彩四季茶盏
缤纷之素
作者: 雨窗闻笛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描述: 孔夫子说:“绘事后素”。绚烂如霞的明清彩瓷,斗彩、粉彩、五彩、珐琅彩……瓷器上任何一种傅彩图纹的呈现都离不开它们所依赖的底色。白,也许是所有彩瓷最原初、最纯净的底色,如同新裁的宣纸,任由笔墨在上面驰骋飞扬。在冉冉不熄的窑火中,人们发现了金属矿物的秘密:不同的金属元素与火共舞,可以在瓷土上烧出缤纷的色彩,宛如女娲当年为补天炼制的五色石一样绚丽!单色釉,不论是“越青邢白”之唐瓷,还是纯净素朴的宋瓷,都是那么地含蓄内敛,给人以安宁之感,赋予了茶汤无尽的诗意与灵性。
小可家的私房茶器
作者: 北北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描述: 小可是个文静优雅的80后女孩,聪明独立,富有个性。她不“粉”名牌服装,只喜欢收藏摆弄那些清新淡雅的壶壶罐罐,是个年轻且专业的茶器“收藏控”。在一次茶聚攀谈中,她聊到了她的这些“闺密”,激起了记者的好奇心。于是乎,在记者的强烈要求下,她搬出近年来搜集到的私房茶器,粉彩的、青瓷的、紫砂的……一本正经地“炫耀”了一番。看到记者欣赏茶器时一副专注的神情,她心里甭提有多“得意”了。 01 八斗粉彩窑变君子莲 小可说:“喜欢这套茶具,更多的是因为它的图案。” 其实见过很多的釉里红,其中不乏精品,不大的盖碗或一口杯上那一抹浓艳的红,总是觉得突兀。大概是骨子里对过分张扬的抵触有关,总会喜欢一些色彩清新的物品,而这一套粉彩的茶具则刚好对味。它标新立异,用了釉里红相同的装饰方法,不过那一抹不再是红,而是换作和整个画面更融合的墨绿。 这墨绿就像是莲的叶,硕大肥壮的叶子,像伞一样撑在那里。这一抹墨绿,让整个画面充盈而不显拥挤,让这幅君子莲图充满生机。 手捧这茶器,夏日那满塘盈盈的荷便浮现在眼前:那一朵一朵粉白柔润的荷花、那满池淡淡的芬芳、那傍晚柔和的阳光、那习习的阵阵凉风、那池畔安静地画荷的女子… 02 老岩泥茶叶罐 这三个可爱的小茶罐是地道的台湾货。
福鼎白茶的诗情画意
作者: 岛主   戴靖   汐汐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描述: 嫣然三月,很多茶客都有着自己的茗香茶思,采新尝鲜亦是这个时节难得的乐趣。随着福鼎白茶登顶世博会,这个温柔美丽的“仙子”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三抗三降”的保健作用也使得它备受都市找茶一族的喜爱。但是在讨论的时候发现,依旧有不少茶友对白茶有着“只闻其名难觅其踪”的遗憾,还有一些北方的朋友对老白茶的陈年醇香情有独钟……乘着新茶上市的尝新时节,《海峡茶道》特别启动了首期“三地品茗会”,与浙江、安徽的茶友一同分享我们收罗来的新老白茶的甘醇滋味。 01 画意桐城——临窗享白毫 时间:公历4月7日下午 茶友:老唐、凛冽、斋主、晓思、静芸等 用品:纯净水、汝窑盖碗、公道、粉彩品茗杯等 鉴品:白牡丹、白毫银针、老白茶 今夕的春天,雨水似乎多了一点,连日春雨叫人的心情稍显的有些沉闷。得了茶道的几泡白茶不敢独享,下午天晴,便邀了几位好友一起品尝这来自南国的佳茗。 对于福鼎白茶我们都不甚熟悉,作为茶会的发起人,除了赶快翻阅杂志恶补功课之外,还在论坛里询问了几位福建的茶友,才得知这茶竟然如此特别。除了那个美丽的传说,它与我们日常接触的绿茶、乌龙茶的区别挺大的。
新法减碳“新彩烧”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描述: 新法减碳“新彩烧”
半亩江南寻清雅
作者: 乐儿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描述: 一船头一壶酒,船尾“卷书”的乌篷船、杏花春雨时节的油纸伞、淡淡的茶烟氤氲、轻轻的弦索弹唱……如果说这是江南的印象,那浆声灯影的秦淮河、山青水秀的的西湖和色绿味美的龙井就更不用说了。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因为茶,这是一个理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取名自此的半亩江南茶楼,偏安于三坊七巷衣锦坊的尽头,在喧闹中演绎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闲情。在半亩江南,感知的是一种印象,享受的是一种闲适,品味的是一种文化。 印象江南 如果说上茶馆喝茶品的是各地特色、泡的是民俗民风,那么半亩茶楼可谓采北京的贵气、杭州的精致、成都的平民、潮汕的茶点四大“茶门”特色之长,又除却传统茶楼的庄重和新派茶室的平俗。 走进半亩江南柔和的灯光里,清新雅致的江南气息扑面而来。径直走入,咫尺之地中竟然是移步换景,尘世的喧嚣被远远抛诸身后,仿佛让人感觉有一种巷末深处别有洞天的意境。明清时代江南庭院的装修风格,精致的仿古家具,透露出浓浓的书卷气息。垂帘雅致的普座和中式宫廷的包厢,各自成景,动静怡然。馆内四周随处可见精美的油画,风格各异,古典而又不乏时尚元素,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