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苏东】搜索到相关结果 47 条
-
诗人(二首)
-
作者:
王大平
来源:
诗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流亡者
美学家
揉皱
江南
水下
月亮
赤壁
雕塑
丹顶鹤
-
描述:
~~
-
城市需要记忆——中国诗书城规划解读
-
作者:
杨建中
来源:
时代潮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郡
苏东坡
东坡文化
远景
中国诗
规划解
行迹
眉山县
雕塑
三苏
-
描述:
城市是需要记忆的,一个轻易忘记过去的城市,一定不会具有美好的未来。在诗书城的规划设计中,眉山在努力寻找承载了千年诗书城辉煌的历史印记
-
东行漫记
-
作者:
詹幼鹏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江南
西湖
导游
二十四桥
雷峰塔
虎丘
创作
秦淮河
扬州
-
描述:
杭城苏堤行一路上车轮滚滚,风雨兼程。尽管窗外是冬季的寒风挟着霏霏细雨,铺天盖地,一片迷茫,但一种对前程的向往,却使车内依然是一片欢声笑语。我们的车子驶过瓷都景德镇,又和我们曾经游览过的黄山擦肩而过,然后横穿有“中国第一镇”之称的三阳镇,终于在当晚九时许,来到了这次旅行的第一个驿站杭州市。
-
谒东坡墓记
-
作者:
陈云岗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墓园
河南
林语堂
苏辙
峨眉山
汝州
江苏常州
公元
三苏
-
描述:
一代文豪苏东坡缘何逝于江苏常州而葬于河南汝州(见林语堂《苏东坡传》),两地相距千里之遥,能由常移葬于汝,为何不归葬眉山故里,况时值公元1101年的酷暑之中?一直不得其解!
-
我爱春天
-
作者:
覃茜
来源:
小溪流(故事作文)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鸭子
苏东坡
太阳
青草
山药
鲜花
五彩缤纷
小花
游戏
小学
-
描述:
瞧!那远处的凤凰山上,朵朵鲜花迎风开放,株株小草悄悄生长。处处是青草映红花,多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凤凰向着太阳歌唱。看那山上游戏的女孩,采山药的姑娘,多像一朵朵艳丽的小花;那活泼的男孩,俊俏的小伙子,难道不像一棵棵挺拔的小树吗?
-
画出心象自由翱翔:谈刘运良的艺术品格及其对海南画派的推动
-
作者:
马良
来源:
琼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苏东坡
艺术界
多样性
基本精神
古典文化
艺术家
海南文化
题材
评论家
-
描述:
的本质是展现人们精神的自由与多样性。"[1]刘运良的精神归结点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古典文化所持有的特有的敬意,以及当今文化所持有的热情关怀。他依据一对艺术翅膀驾驭着这个基本精神,自由地在各个绘画形式和题材中遨游。在其所有的作品中,都体现出对华夏意象美
-
通往蜀地首府的旅程——川北纪行(之二)
-
作者:
马平
来源:
风景名胜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音
苏东坡
壁画
雕塑风格
心理刻画
明代
建筑风格
峨眉山
绘画
罗汉
-
描述:
成都西南新津县的观音寺是一座藏宝之寺,它所拥有的毗卢壁画殿和五百罗汉殿是入川以来见到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艺术殿堂。观音寺为宋初始建,当时规模比现在要大得多,后毁于战火,明朝天顺年间重建毗卢殿和五百罗汉殿,所以两殿建筑风格、绘画和雕塑风格皆为明代样式。毗卢殿壁画造型严谨,设色明丽,风格厚重工细,艳而不俗,可与北京法海寺壁画媲美。五百罗汉殿的雕塑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人物形态各异,形貌性格与心理刻画十分到位,每个细节都值得琢
-
“水上世界”写真
-
作者:
徐文
来源:
风景名胜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音
苏东坡
壁画
雕塑风格
心理刻画
明代
建筑风格
峨眉山
绘画
罗汉
-
描述:
云龙湖水上世界1994年初兴建,主体建筑的外观设计别具匠心。远远地望去,这座似鱼非鱼、似鲨非鲨的巨型雕塑式建筑被湖水环抱,像长鲸遏浪击水,又像白豚憩卧碧波。一座354米长的连心桥,将湖心岛与湖中路巧妙地挽在一起,59个桥孔孔相连,如同一条抖动的玉带飘落湖面。水上世界前部如被荷花托起的水晶球建筑,下设有豪华贵宾休息室,宽敞的门厅内彩灯闪烁,音乐起伏,喷泉四溢,烘托着生动夸张的海洋生物雕塑。
-
古代书画作品上的“到此一游”
-
作者:
马少华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题跋
苏东坡
收藏家
书画艺术
书法作品
古代
清明上河图
印章
书画作品
乾隆皇帝
-
描述:
书画作品上的题跋和印章,其实就是古人的"到此一游",说它好也罢,不好也罢,它极大地丰富了原作品的意义,已成为中国书画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前段时间,南京一个孩子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刻下"×××到此一游"的字样,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各种批评的声音铺天盖地,连"国民劣根性"都给扯出来了。确实,"×××到此一游"这个经
-
孤舟相依藤花馆
-
作者:
李文瑞
来源:
翠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常州市
纪念地
中国文学史
洪亮吉
赵翼
业主
乾隆帝
艺术风范
北宋
-
描述:
藤花馆原名孙氏馆,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终老在这里。山不在高。在中国文学史上。这里从此成了重要的纪念地和地区人民的骄傲。它原为业主孙氏的别院,座落在现今常州市前河北岸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