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美援】搜索到相关结果 35 条
-
彭德怀传(下)
-
作者:
徐晓望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美援朝战争
志愿军
八路军
庐山会议
中央苏区
彭德怀
红一方面军
毛泽东
性格
第一次反“围剿”
-
描述:
彭德怀是个性格耿直、倔犟的人。小时候,家里没饭吃,无奈,他带着弟弟上街要饭,但只去一次,他就宁可饿死也不去第二次,十三岁,他下煤窑拉煤,背都压驼了。 彭德怀当兵后,仍然以耿直出名。
-
艰辛五彩路
-
作者:
王殿林
来源:
领导与秘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美援朝战争
志愿军
八路军
庐山会议
中央苏区
彭德怀
红一方面军
毛泽东
性格
第一次反“围剿”
-
描述:
艰辛五彩路
-
抗美援朝纪念馆
-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美援朝战争
新义州
辽宁省丹东市
抗美援朝纪念馆
英雄气概
建筑构成
塔高
-
描述:
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10月,1993年7月27日,新馆落成并正式开馆。纪念馆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市中心北部风景秀丽的英华
-
铺路人(独幕话剧)
-
作者:
刘卫华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197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人帮
工地
特务
警卫员
技术员
抗美援朝
铺轨机
工程师
保险柜
办公桌
-
描述:
时间:一九七七年九月。地点:深山中的铁路工地。人物:梁有恒——铁道兵某部工程师,五十岁。赵新鸣——技术员,二十七岁。林晓燕——女军医,二十四岁。孟铁山——副师长,五十二岁。小王——警卫员,十九岁。徐玉芳——中学教员,梁有恒的爱人,四十七岁。[一条新修的铁路逶迤在云山雾海之中,桥梁隧道穿岭越涧,给险峻而沉寂的群山,增添了几分壮美, 带来了无限生机。[一架军用活动房座落在山谷丛林间。墙上挂着“你办事,我放心”的油画,和“攻关”词的手书条幅。墙边有张床。房中有张办公桌。桌上有部电话机和一本精装的《英汉大词典》,几朵野菊花插在一个墨水瓶里,放在词典上。桌旁有几把椅子。房左角有个资料保险柜,柜上放着暖瓶、茶杯和一个
-
彩笔豪情谱英雄——评长篇小说《东方》
-
作者:
张炯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美援朝战争
阶级
人民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
冀中平原
朝鲜战争
革命战争
革命事业
长篇小说
战士
-
描述:
魏巍同志的长篇小说《东方》,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中是引人注目的。它描写了朝鲜战争的全过程,塑造了众多感人肺腑的英雄形象,以醮满战斗豪情的彩笔,为我们再现了生活内容异常丰富的历史图卷。全书结构宏伟
-
戏法大师杨小亭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抗美援朝战争
表演艺术
玻璃器皿
小亭
辛亥革命前后
中国魔术
戏法
杂技团
周恩来
-
描述:
中国,是戏法的故乡,尤其在辛亥革命前后,杂技、马戏万马齐喑的年月里,“古彩戏法”独秀于林,一时间高手辈出,戏法大师杨小亭(1909—1981),就是北派戏法的集大成者。 名师嫡传 杨小亭,回族,1909年3月5日出生于天津市一个贫苦之家,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抚养,1921年被
-
向英雄致敬
-
作者:
曦石
来源:
新湘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壮烈牺牲
抗美援朝战争
语文课本
韶山毛泽东故居
老战士
严守纪律
邱少云
井冈山会师
下角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抗美援朝战争的四川籍老战士团来故居参观,老战士们便和画家谈起邱少云,详细描述了烈士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画家很受感
-
风景这边独好
-
作者:
曦石
来源:
新湘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壮烈牺牲
抗美援朝战争
语文课本
韶山毛泽东故居
老战士
严守纪律
邱少云
井冈山会师
下角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2016年最后一期封面,我们向大家推荐靳尚谊上世纪60年代的代表作品《长征》(原名《踏遍青山》),作品为画布油彩,尺寸182厘米×242厘米,创作于1964年。1964年,时年30岁的靳尚谊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任教。这年春天,他跟随中央文化工作队访问延安革命根据地,根据毛泽东《清平乐·会昌》词意创作了这幅作品。原词为:东方
-
长空激战:1951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图-2轰炸机、拉-11歼击机与美国空军 F-86战斗机进行空战。(油画)
-
作者:
高飞天曌
来源:
航空知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美援朝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
歼击机
轰炸机
-
描述: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8师24团于1951年11月30日下午出动9架图-2轰炸机,由1大队大队长高月明率领,与第2师4团团长徐兆文率领的16架拉-11歼击机会合,前往轰炸大和岛敌军
-
张静伯:站在抽象和具象边缘
-
作者:
贠冬鸣
林茜
来源:
河北画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连环画
抗美援越
刘伯承
艺术家
抽象
国画家
雕塑
中学时期
闷罐车
-
描述:
旅",想必张静伯的艺术"混成旅",也该有着自身的"线向"的。我18岁从遵化县第一中学参军入伍,成为铁道兵二师一名战士。新兵军训结束,被闷罐车拉到越南,来到抗美援越前线。开山造路,连队生活的艰辛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