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精】搜索到相关结果 9021 条
-
“‘一亩三分地’在哪儿”等
-
作者:
杜昌宏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地”早已变为平展展的似绿色地毯的草坪。而当年皇帝观看群臣从耕的观耕台,周围环绕汉白玉护栏,台座四周饰以稼穑穗谷图案的琉璃瓦,白石台阶亦非常精美,有缠枝莲花图案浮雕造型,象征吉祥如意。 (摘自
-
都灵大学的雕塑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都灵大学的雕塑
-
哈佛大学里的一座雕像
-
作者:
王吴军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王吴军 进入哈佛大学的新生,第一件事就是去参观哈佛校园的一尊雕像。 这是约翰·哈佛的雕像,雕像的底座上镌刻着这样一行字:“创始人约翰·哈佛,1638年。” 其实,这座雕像里隐藏着三个谎言。 首先,承担雕刻工作的雕塑家没能找到约翰·哈佛清晰的画像作参考,只好凭着自己的想象画了一位年代相当、仪表端庄的绅士来冒充约翰·哈佛。 其次,约翰·哈佛其实并不是哈佛大学的创始人,他只是哈佛大学早年的一位重要捐助人。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雕像底座上镌刻的“1638年”并不是约翰-哈佛去世的时间,而是他把自己的图书馆和半数家产捐赠给哈佛大学的年代。 然而,就在这座隐藏着三个谎言的雕像的一侧,却镶嵌着哈佛大学的校徽,上面刻着这样两个字:“诚实”。 (摘自《羊城晚报》)
-
中山陵孙中山坐像之谜
-
作者:
赵晨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作品倾注了很大心血,不断修改泥塑,每完成一个阶段,就将照片寄回中国。到了1930年初,才最终定稿。随后,他选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雕琢,这座高4.6米的坐像终于诞生。 1930
-
新新说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人为何活得累?1.太看重位子;2.总想着票子;3.倒腾着房子;4.假装着君子;5.思谋着裙子;6.总画着圈子;7.放不下架子;8.撕不开面子;9.眷顾着孩子;10.有时还要装孙子。 ——黄
-
“小大国”匈牙利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余泽民 去匈牙利朋友家,只要看到墙上挂着匈牙利地图,十有八九是一战前奥匈帝国时期的老地图。匈牙利与奥地利有着“不打不成交”的历史渊源,虽然裴多菲那一代人曾在1848年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以悲剧告终的反抗奥地利统治的独立革命,而10年后却与奥地利结成二元制帝国,将匈牙利带入了最辉煌的时代,如今布达佩斯的所有名胜,几乎都是那个时期留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奥匈帝国瓦解,奥地利领土安然无恙,匈牙利却成为替罪羊惨遭分割。《特里亚农条约》使匈牙利丧失了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三分之一的人口,从一个中欧大国变成小国。二战中,收复失地心切的匈牙利人轻信了希特勒的许诺,结果又被拖进战火,随德国战败。难怪匈牙利与邻国关系紧张,而匈牙利新纳粹之所以有复活的土壤,正是滋生于当地人梦想雪耻的历史情结。 现在匈牙利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只是中国的百分之一。让人惊叹的是:这样一个区区小国,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我常跟朋友讲:不要小看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有14位!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领域面面俱到,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 核物理学家维格纳尔·耶诺因研究量子力学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二战时期在开创原子时代功勋卓著,是世界上第一位核反应堆工程师。冷战时期,苏美进行裁军谈判,匈裔美籍的经济学家豪尔沙尼-亚诺什开创的薪学科——信息经济学,帮了尼克松总统的大忙,让美国人能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分析对方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形势。匈牙利出生的美国籍犹太裔商人索罗斯虽然没获诺贝尔奖,却是当今金融界翻云覆雨的人物。 想当年,惜时如金的爱因斯坦遇到刨根问底的记者就不耐烦地说:“你去问我的匈牙利人吧!”这是因为,在爱因斯坦的实验室里,一大半科学家来自匈牙利。 大家都玩过魔方,魔方的发明者就是匈牙利人。1974年,从布达佩斯科技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小伙子卢比克,想研究一种新型建筑结构。他用一种特殊方法将26个小方块连在一起,每个方块都有一定的自由度,他吃惊地发现,将这些小方块旋转几次后,要想恢复原样几乎是天方夜谭!这就是著名的“卢比克模型”。一年后,这个既有科学头脑、又有经济灵气的年轻人将自己的发明做成玩具,并且申请到专利权。1978年圣诞节,第一批魔方出现在市场,卢比克一夜暴富,名利双收,如今他当上了母校校长。 匈牙利人的发明实在太多,数不胜数,比如圆珠笔、火柴、电话交换器、变压器、汽化器、电视显像管。据说,上世纪80年代是匈牙利人发明的黄金时代,平均每年的专利发明在400件以上。所以,匈牙利是名副其实的“发明大国”。 匈牙利还是“图书大国”。匈牙利总共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常年读书的人数占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平均每人每年购买20本书,读11本书。从图书消费上讲,匈牙利人比西欧人更有购书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匈牙利是全世界第三读书大国。 读书人多,写书的也多,不要说专业作家了,曾连任两届共和国总统的根茨·阿尔帕特,他不仅自己写小说和剧本,还翻译了《指环王》。他和捷克的总统作家哈维尔被称为中欧体制改革中的“哼哈二将”。 匈牙利人的才智,缘于这个民族与众不同的身份认知。我常跟当地人开玩笑说:“你们该感谢秦始皇,是他修的长城成全你们当了欧洲人。”要知道,匈牙利是唯一与亚洲人有亲缘关系的欧洲民族,一千多年前,他们曾是驰骋亚洲草原的游牧民族。我也常同情匈牙利人,直到今天,就连历史学家也说不清他们根在何处:谁是他们的远祖?究竟来自哪个地方?在可以掐指细数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人来看,这种“无根”无异于悲剧。 然而,上海世博会匈牙利馆展出的一件雕塑,让我理解了这个民族:在倒悬的丛林下,匈牙利人又展示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新发明——“冈布茨”(匈语是“球”的意思)。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球,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只有一个稳定点和一个不稳定点的均质物体。它看上去颇像不倒翁,不过冈布茨是完全均质的,底部并没有内置的重物,它象征了匈牙利人在多灾多难中屹立不倒,表达了对和谐平衡的终极向往。想来,匈牙利人的根不是地理意义上的,而是文化含义中的;不是过去时的,而是进行时的。虽然无根,但落地生根,他们不断通过自己的智慧证实存在的价值——无根的价值,小国的价值。 说来说去,国大国小是相对而言,小国也同样值得被敬重,世界上有不少这样的“小大国”。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26期)
-
孝子寻亲
-
作者:
燕赵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燕赵 2010年7月7日,河北省广平县东张孟乡南张孟村一个破旧的农家院子里哭声一片,67岁的贾书梅在离家17年后再次踏入家门,儿女们望着母亲放声大哭,“娘,我们找得你好苦呀!” 那一刻,闻讯而来的乡亲们也喜极而泣,“17年哪,这份执著和孝心足可感天动地……” 幼年丧父 母亲离奇失踪 7月14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记者在一个简陋的小院见到了班银城。记者无法把眼前这个异常老态的汉子和“80后”联系到一起:由于常年在外风餐露宿,班银城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微微驼起的背则是他多年苦力生活落下的印记,一件蓝色的背心,一条松垮的运动裤,才让这个汉子看上去有了那么点青春的气息。看到记者,班银城有些紧张,第一个动作竟然是掏出了身份证。记者看到,他出生于1980年9月5日。 时光回到17年前,由于父亲早逝,母亲贾书梅带着4个孩子艰难度日:年纪最大的姐姐自小被送到别人家中,已经20出头的大哥班发城在外打工,13岁的班银城、11岁的妹妹班银娥在家中和母亲相依为命。“那时虽然日子艰难,但是亲人都在身边,也没有感觉有多么苦。”班银城对记者说。 1993年的一天,母亲贾书梅要回娘家(广平县束庄),在告诉了儿女后便独自上路了。从未出过远门的贾书梅在途中迷了路,由于不识字,又不善与人交流,迷路的贾书梅越走越远。在家中等了一天的班银城兄妹没有等回来娘,在确认母亲失踪后,两人赶紧开始寻找,并发动全村的亲戚朋友,找遍了周边的十里八乡,没有母亲的任何消息,只有相熟的村民告诉班银城,“看到你娘出村了。” 吃百家饭村民养活一家人 母亲失踪后,兄妹的生活更加艰难。姐姐自小寄养在外村难以自顾,哥哥为了养家在外打工,本身还是孩子的班银城和妹妹无力种田,没有粮食吃。班银城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着去哪里给妹妹和自己找些吃的,“饿个三两天都是家常便饭,当时就是一个念头,只要妹妹能够有口饭吃,我就知足了”。 周边的邻居看到兄妹可怜,不时地接济他们,今天东家给块馍馍,明天西家送碗热粥,小银城带着妹妹苦熬着日子。 冬天到了。为了取暖,班银城兄妹在村子周边拣拾枯柴烧。村里人都记得,冬日斜阳下一个瘦小的男孩身后跟着一个更加瘦小的女孩,两个孩子手中抱着枯枝慢慢地挪动,即便下着再大的雪,两个孩子身上也没有一件取暖的棉衣。他们将收集来的枯柴点燃,在旁边用枯草再铺上一个简单的窝,两个孩子就这样抱在一起取暖,经常是天还没亮就被冻醒了。 转眼之间春节来临,听着各家各户喜庆的鞭炮声,想着自己生死未卜的母亲,班银城兄妹蜷缩在家中黯然泪下,“娘,你究竟去了哪里?妹妹,哥哥发誓,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要找到娘!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踏遍四省 苦苦寻母17年 春节过后,亲戚那里传来一个线索,在武安市母亲有一个姑姑,那里可能会有母亲的消息。班银城决定去武安寻找母亲,那年他刚刚14岁。 姐姐5元,舅舅6.4元,本家叔叔8,3元,邻居大娘2.5元……怀揣着东拼西凑的22.2元钱,14岁的班银城把妹妹安置在姐姐家里,第一次踏上了寻找母亲的道路。 这条路他走了17年。 班银城记得,当时花了4元钱到了邯郸市,不敢乱花钱买吃的,在火车站人家看我可怜给了两个馒头、半碗面条,连讨带要到了武安。一打听,母亲的那个姑姑早已过世,一家人也搬离了当地,小银城扑了个空。在寻母的过程中,班银城听说在涉县更乐镇一家砖场附近有一位迷路的中年妇女,班银城动身赶往更乐镇,下车后的小银城身上仅剩下了一元钱,买了几毛钱的冰块解渴止饿后,小银城开始打听那个女人的下落,但是他再次失望了,那人不是母亲。 身无分文、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的小银城只好在那个砖场留下打工。由于年龄小、身体弱,别人每天能挣10元钱,他只有两元钱的工钱。拉着重达数十斤的砖坯,小银城咬着牙干了一个多月,每天昏睡在工地上的时候,他都要念着母亲和妹妹的名字。听说银城千里迢迢寻母的事情后,工地的工人都很同情他,银城拉的三轮车也不时出现“缺斤短两”的现象,那是工友们对他的照顾。一个月后,怀揣着53元钱工钱的小银城又到了邢台,边打工边找母亲。两个多月没有任何消息,无奈之下班银城回了老家。 春节过后,班银城再次背起行囊又开始了寻母之旅,他坚信母亲一定还活着,一定能找到。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先是找一份短工,在工作之余寻找各种关于母亲的信息。由于年龄还小,很多时候他并不能找到工作,上门乞讨就成为活命的唯一出路。有些人家看到他年纪轻轻就上门乞讨,很是鄙夷,好些的说些难听的话,更有的直接放狗咬他,“可能人家以为我是个贼,到人家门上是探路的。”说着这些凄惨的往事,班银城没有一丝怨恨,还为那些恶意对他的人辩解。 经过3年多的寻找,班银城的足迹踏遍了山东、河北、河南、山西4个省份,只要哪里出现一点有关失踪老人的信息,他都会不辞辛苦地赶到,但是一次次乘兴而去,却又一次次败兴而归。 哥哥班发城和他商量,这样寻找终究不是个办法,两人商议后决定,哥哥在外找一份挣钱多的工作,专门供弟弟寻找母亲。为了多挣钱,班发城到邯郸西部山区一家煤矿当矿工。“哥哥干的活,当地人叫做‘吃着阳间饭,干着阴间活’,但凡有点生计的人家都不会去。没办法,这个挣钱多,哥哥自己也说,‘只要能找到娘,我就是搭上这条命,也值!…班银城眼中噙着泪花对记者说。 得到哥哥经济支援的班银城,将寻母的目标放在了一些大的城市,郑州、安阳、驻马店、威海、青岛、邢台……其间,银城也成了家,但家里哪怕收入10元钱,银城都会用于寻找母亲。在极度的不理解中,一年不到妻子便弃他而去。 舅舅不止一次劝说班银城,这么多年的寻找都没有结果,“孩子,放弃吧!你好好成个家过日子吧,不能这辈子都荒在这上头呀!大海捞针,这辈子恐怕也找不到你娘了。”银城面对舅舅的劝说回道,“找不到我娘我就一辈子不见你。” 寻遍千村 早生华发做货郎 为了寻找母亲,班银城经常风餐露宿,此时的他已经由一个青春少年成为了有些斑斑白发的“壮年汉子”,多年的寻找让班银城意识到,母亲不识字,大城市的寻找难见成果,求助媒体母亲也未必能够看到。班银城的目光渐渐地集中在了偏僻的山区村庄。 为了方便寻找母亲,班银城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进了一些针头线脑和一些小发卡等女性商品,挑着担子在乡村中边做买卖,边打听母亲的下落。几年来他几乎走访了千余个村庄。“邯郸市、邢台市还有临近的河南省安阳、濮阳这些城市的村庄我都走了一个遍,虽然不识字但是(我)记性好,只要去过的村庄,走过一遍就心里有数,绝对不会跑冤枉路,这个办法虽然笨,但很有效。” 多年来,班银城夜里有过睡在向日葵地里的经历,也有钻入下水道一觉醒来水漫全身的苦楚,山洞、庙宇、麦田都是他的栖身场所。最惊险的一次是在石家庄西部山区的一次寻找。“当时身上的钱不多了,也没有带很多的干粮,都是在山里人烟稀少的村子找,三天三夜没有吃东西,在一个山坡上昏过去了,差点就掉进山谷,下去就完了。”一位途经此地的老人搭救了班银城。听了班银城的经历,老人感慨道,“多少年没有见过你这么孝顺的后生了。”老人强留了班银城3天,直到他恢复了体力才备好干粮送他上路。 母子巧遇67岁娘亲回到家 2010年7月6日17时许,班银城来到了石家庄市平山县孟家庄镇一个名叫黄家湾的村庄,在村边的小桥边他像往常一样支起了摊子,一群妇女在摊前挑选货物。拉家常的过程中,一位大娘问班银城来自哪里,班银城说自己是邯郸人,这个大娘指着不远处一个背着一捆柴的老人对他说,“那个大娘也是邯郸来的。” “当时心里就是咯噔一下,我急忙上前询问。”班银城说到这时有些紧张。“大妈,你是本地人吗?”“不是,我是邯郸的。”“邯郸哪里的?”“广平县。”“广平县什么地方的?”班银城紧张地问。“广平县东张孟乡南张孟村。”“您娘家是什么村的?”班银城的眼睛湿润了。“广平束庄的。”“您哥哥叫贾书田,您叫贾书梅。” 老人很诧异,“你怎么知道的?”“妈,我是你儿子,我找你找得好苦呀!”说到这里,班银城双膝跪下,一把抱住了母亲。“你是发城?”“不是,我是银城,您的小儿子。”老人的泪也下来了。看到这一幕,围观的村民都轻轻地擦拭着眼中的泪水。 贾书梅告诉儿子,当年她迷路后越走越远,一路乞讨来到了现在的村庄,被一个好心人搭救,
-
大饥荒年代“闯关东”
-
作者:
郭春生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以及沈阳市于洪区的杨士、下沙等地安了家。当时笔者已是18岁的七尺男儿,那三批移民洒泪抛离故乡汶上的场面,不时在眼前淡出淡入…… 移民马上就得走 1959年,父亲跟着“卫星营”开赴南门
-
丞相是高危职业
-
作者:
锐圆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锐圆 做丞相危险,原因也简单,因为他们可能会和皇帝分权。分皇帝的权和睡皇帝的女人一样,都是比下煤窑还危险的事,当然这要看皇上是什么脾气。如果皇上喜欢喝酒泡妞挤不出时间来,丞相揽权等于揽活,就会和诸葛亮一样累死。像汉武帝爱折腾又爱面子,工作中有失误就让丞相顶缸,这就有戏了,所以有位叫公孙贺的,接到丞相任命书就和接到病危通知书一样,立马哭起来了。公孙贺哭是有道理的。因为他深知刘彻的为人,也亲眼目睹了几住前任的下场,李蔡、庄青翟、赵周,都是一不小心就丢了小命。要说公孙贺也不是一般人,他的老婆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和刘彻是连襟,同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夫或妹夫,要是放在现代,刘彻就是蒋介石,卫青就是宋子文,这公孙贺就是孔祥熙,整个是四大家族的班底。 公孙贺这一哭,相当有预见性。公孙贺的儿子公孙声不似他老爹有忧患意识。这小子公然贪污军费。你虽是皇亲国戚,可以挤对官员,搜刮百姓,但不能把皇上辛辛苦苦搜刮上来的银子直接揣自个儿兜里,关键是汉武帝不是一般的皇帝,儿子都敢灭,何况什么鸟外甥。 公孙声入监,公孙贺也不敢求情,想了个将功赎予的办法,就是追捕A级通缉犯朱安世。朱是所谓京师大侠,汉初的大侠和官员们都有往来.知道京中大佬们的死穴在哪里,进了局子就交代,说公孙贺父子在皇上去度假别墅的路上埋小偶人,诅咒皇上。结果还真让公孙贺哭对了,父子全族齐上法场,借后世杜甫的诗,那真是: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成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摘自《新京报》)